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福”算得上是最受欢迎的汉字之一,由它组成的词语,包括福分、福气、福运、福安,崇福、纳福、祈福、祝福等,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也把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孜孜以求的幸福,完美地涵盖其内、融会其中。

福来自哪里?毫无疑问它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有人无端施舍,而是出自挥洒汗水的奋斗和创造。数千年来,在与各种各样艰难困苦的不屈斗争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接着一代,用勤劳的双手不断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过的灿烂文明。
由奋斗而非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贪赃枉法得来的“福”,自然也更为牢靠、更为扎实。一来是因为汗水浇灌的甜蜜,二来缘于真心付出的踏实。在此基础上,若能跳出利己主义的窠臼,以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念去奋斗、去创造,真正做到为民造福,则又是造福的更高境界。但凡利己主义者,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庸俗哲学,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事当前先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便千方百计争着做、抢着做,甚至不择手段肆意做,没好处就想方设法躲开、绕开乃至不惜花气力“扒拉”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若醉心于靠这种“奋斗”创造一己之福,其格局和境界必然低下,就会与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相差甚远,久而久之还很有可能跌入腐败变质的泥潭。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在我国出版100周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受宣言精神深刻影响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初心和使命定格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上,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舍己为民、无私奉献,用鲜血、生命和汗水谱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赞歌。今年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艰险复杂的抗洪救灾形势,无数党员、干部冲在前面,不惜以巨大牺牲护佑人民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在为广大人民谋利益、造幸福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一以贯之的。
回过头来看,所谓幸福,简言之更多是一种内心期许和诉求得到满足的快感。为己谋福,满足自己或者少数人,虽然也能产生快感,但这种快感更多是物质大于精神,层次不高且持续时间一般也不会太长,很快会被其他更高期望和诉求所冲淡、掩盖。反之,为民造福,满足他人或者大多数人,带来的幸福感则更多缘于自身理想和价值得以实现的更高层次的愉悦,这种感觉会历久弥新,连带着自己也会感到身在福中。正所谓“幸福着你的幸福”,也正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指出的,“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讲演,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的根本宗旨。可以说,“为人民服务”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党的历史、贯通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共产党人所要追求的幸福就必然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既是对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性质宗旨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对“为了谁”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做出的响亮回答。(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