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主动监督这一难题,把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真正地挺起来、立起来,是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沈阳市纪委监委对标中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探索和尝试,从2017年8月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到2018年3月推动大数据监督,再到2019年7月深化构建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一步一步地扎实开启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和高质量监督的新局面。
着眼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稳步探索开展大数据监督、构建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创新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和大数据监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重要部署,在辽宁省纪委主要领导的倡导推动下,沈阳市纪委开展正风肃纪监督,着眼解决项目、资金、物资“一批了之、一拨了之、一给了之”的问题,守护群众利益,保护干部安全。十九大后不到两个月,沈阳市纪委就推动正风肃纪监督在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推开。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纪检机关就是党内的‘纪律部队’,干的就是监督的活、得罪人的活,必须有对党绝对忠诚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起我们理直气壮搞监督、放开手脚搞监督的巨大勇气。沈阳市纪委监委着眼于推动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入合作,把大数据技术深度植入正风肃纪监督之中,以大数据监督推动人工监督和智能监督有效融合,给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目标,探索构建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沈阳积极谋划、探索,于2019年下半年将正风肃纪监督、大数据监督深化为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彻底打开资金、项目、物资的“暗箱”,切实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体系建设首批选择了发改、科技、国资、人防、交通、民政等6个市直单位进行试点,继而扩大到25家试点单位,在探索显现成效之后,于今年6月在全市13个区县(市)和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铺开。至此,大数据监督和监督体系、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在沈阳市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
以党和国家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为契机,着力形成、固化并推广监督和权力运行的数据标准。今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以此为契机,沈阳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沈阳市纪检监察大数据监督工作中心”,对大数据监督的工具、模型、算法和专利技术不断进行迭代升级,推动大数据监督的工具化、定制化、标准化。特别是省纪委监委给予大力支持,在沈阳建立了“辽宁省纪检监察大数据监督实训基地”,着力建成全省大数据监督算力中心,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聚焦“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推动大数据监督和监督体系、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把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做实做细,强化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过去,沈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线索主要来自于信访件,最高年份占比高达53%,而主动监督的成案率却不足5%。如今,这一被动局面被彻底改变,当前由主动监督发现线索而后立案的案件占比已经上升到53%,信访线索成案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10%。大数据监督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精准,让问题干部深感违纪违法行为无处遁形,纷纷到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交代问题。比如,有的干部现场看了大数据监督平台演示后,第二天就主动退回了100万元的违纪款。最多的一个单位,主动上交了1078万元的违纪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近1.4万名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说明问题,上交违纪款近3亿元。
贯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凸显监督叠加效应。瞄准各类专项治理发现的监督盲点、治理漏洞,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让大数据监督嵌入日常的项目、资金、决策全过程,才能真正推动“四项监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让监督实现效率倍增和质量倍增。沈阳市纪委监委成立了大数据监督室,统筹协调大数据监督工作,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都主动对接、应用,有效提升监督精准度。以巡察监督为例,市委巡察机构依托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平台,开发巡察大数据应用平台,可以快速调用被巡察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问题底数等数据信息,用其他三项监督的数据基础给巡察监督以有力支撑。同时,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和后续整改情况,又能丰富相关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数据,为其他三项监督提供新情况、新信息,让监督在贯通中更立体、更全面。
推动监督和治理的深度融合,有效助力一体推进“三不”。监督,是治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让监督寓于治理、以监督保障治理,才能实现有效监督与科学治理携手同行、相得益彰。沈阳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部门和地方党组织扛起主体责任,同步构建本部门本地方的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截至目前,通过监督体系已发现问题31万多条,涉及资金15.2亿元,挽回损失超过10亿元。以沈阳市发改系统为例,2019年7月,市纪委监委将市发改委作为构建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试点,经过前期查办典型案件,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促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督、治理,使一度频发的项目审批乱象、懒政怠政乱象等得到有效治理,有力提升了审批效率,比如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审批时限由过去的123个工作日缩减为现在的32个工作日,审核周期缩减了74%。
紧扣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持之以恒推进大数据监督和监督体系、治理体系建设
牢记特殊使命、重大责任,确保探索创新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纪检监察机关在“两个维护”上担负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既要自觉带头做到,又要监督他人做到。沈阳市纪委监委推动大数据监督和监督体系、治理体系建设,从萌发到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稳步探索,未来的拓展更要牢牢坚持守正创新,怎样有利于自身更好做到“两个维护”、有利于监督好他人做到“两个维护”,就怎样完善和改进。
履行协助职责,为“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搭建平台。沈阳市纪委监委坚持“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推动主责部门管权治权、用权公开,使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从去年9月21日开始,沈阳市纪委监委每周末召开两场调度推进会,督促地方和部门“一把手”推进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目前,调度推进会已经进行了近40周,召开了70余次会议,涉及40多个领域、130多个地区和单位,累计参会人员3000余人次。
发挥监督专责,推动科学技术为监督服务。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的专责机关。沈阳市纪委监委牢牢把握这一定位不动摇,以更好发挥监督职责、提高监督效能为目标,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坚持监督提需求、科技来服务,织密监督之网,汇集权力运行数据,确保监督全面覆盖、全程跟进、精准有效。同时,明确大数据管理职责,严明保密纪律,严格授权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沈阳大数据监督和监督体系、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政治智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得益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辽宁省委和省纪委监委以及沈阳市委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给我们以巨大的信心和勇气,得益于各部门业务专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经验去查找漏洞、堵塞漏洞,得益于党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配合,得益于科学家们运用知识和技术为监督插上信息科技的翅膀。下一步,沈阳市纪委监委将以对党绝对忠诚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继续在自我革命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以大数据监督为手段,全面系统地推动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把监督之网越织越密,让“老虎”“苍蝇”没有容身之地,真正做到项目安全、资金安全、物资安全、决策安全、权力安全,确保“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