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用巡视整改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 伟大实践的生动展现 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特稿

紧扣职责使命 强化政治担当

坚强保障 决战决胜 ● 云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监督保障 借力巡视整改 决胜最后总攻

         一次不同寻常的蹲点

面孔特写 有一说一,让工作不实的干部红脸出汗

         有一查一,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敢唱黑脸

         有一化一,让易地搬迁不再急赤白脸

调查研究 ● 沈阳: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沈阳大数据监督实践探索与启示

推动大数据监督工作全覆盖 构建监督和治理体系大格局

应用实例 项目资金“上网” 虚假申报“休想”等

正风深一度

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和腐败”

加强监督 向餐饮浪费亮剑

七七草杂谈

党员干部不可贪杯酗酒

专题 ● 战“疫”进行时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

学术研究

伟大中国精神托起全面小康

透过四组关系读懂中国之治

一得之见 

一组 

名城话廉

千年正定涵养清风正气

“六项规定”促进风气转变

实招集萃 

一组 

明德风苑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从“意志指数”看抗战精神丰碑

名家荐书

夏一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五部著作

广角

一组

以案说规

信访研判助力 破解串标顽疾等

书记说纪

不同寻常的回访

知行话题

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评论

抓好政治生态建设这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
——坚持科学应对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武器
本刊记者 沈叶
首页
1

  8月15日,经过专业消毒、改造升级,北京新发地市场正式复市,一辆辆满载蔬菜水果的货车驶入市场大农门。两个月前,因这里出现聚集性疫情,北京全城紧急响应。从全面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与摸排,到大数据锁定重点人群,从社区“敲门行动”主动出击,到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一个多月时间里,北京抓住疫情防控的重点与要害,在没有封城、没有停摆的情况下成功扑灭“反弹”。严格精准的防控,是中国抗疫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续写,更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映照。

8月8日,武汉市23家A级景区面向武汉市民和全国游客免费开放,黄鹤楼景区里游客大增。

 

面对汹汹疫情,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疫情防控是对我们党执政体系和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这一重大风险挑战,首先考校的是能否对形势作出科学精准的研判。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坚持以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现实情况、对疫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传染病救治特点、传播规律等为判断依据,科学应对、科学决策、科学运筹、科学实施,为驾驭战疫全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到及时果断地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从全国范围内严控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到决定全国企业和学校延期开工开学;从全国推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到提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党领导人民坚持科学防治,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不仅科学统筹“一盘棋”,而且落实落细求精准。在武汉,3300多个社区、村湾实行封闭管理,1.2万名网格员承担起疫情统计、代购搬运等各项职责;在湖北,截至7月1日,全省累计核酸检测超过1800万人次,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28.5万余人;在全国,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不断织密65万个城乡社区防控网。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随着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本土疫情形势趋于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此后,“常态化疫情防控”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新课题。

根据全国的疫情动向,各地区依托智能化大数据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推行分区分级精准施策防控策略,划分低、中、高疫情风险等级,并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防疫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从武汉到北京,中国战疫经验不断升级。“北京做到了快速处置与精准管控,防疫强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确保了整个城市的有序运行。这种防控模式,为将来中国各地防控散发病例而又不影响社会运转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面对未知病毒,全力科研攻关,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8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我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目前,中国有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在内的多个团队的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为全球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

疫苗研发是中国科技战疫的一个缩影。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这一重要论断,既给中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明方向,又与探索实践相互印证。

对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这个“对手”,中国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充分运用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坚持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8天内判定病原体;16天内完成检测试剂盒优化,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300人份提升到2万人份;50天内探索形成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面对国之急、民之需,科技战线跑出最大加速度,广大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与病魔竞速。

在主战场武汉,围绕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这一目标,科学救治成为重中之重。李兰娟院士团队带去的“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显著降低ICU死亡率;张伯礼院士团队和其他中医治疗团队结合临床实践,筛选出一批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药;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实现“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不同于17年前的抗击“非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包含更多科技元素。从武汉只用19天时间就完成近990万人的集中核酸检测,到健康码、红外测温仪、医护助理机器人、5G远程会诊等数字技术在抗疫中被广泛运用,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科技驱动成为中国防控措施的一大特点。”

面对生命与生计,统筹兼顾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亮出健康码、出示工作证、测温,全程不到5秒——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万轮科技园门前,复工人员依次进入园区,秩序井然。如今,“绿码”入园、“绿码”购物、“绿码”出行……“亮码”成为新常态,其背后是有效平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关系的考量,是对统筹兼顾科学方法论的实践。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有序走出疫情约束给予了重要的科学指导。

各地区各部门在毫不放松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稳妥有序放开经济和社会活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截至4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就已超过99%,中小微企业复工率达到88.4%,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95%。“五一”假期,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经受住了疫情和假期的双重考验。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中国成为新冠疫情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抗击疫情的行动,也让亿万人民经受了一次科学精神的洗礼。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防疫生活两不误”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理性面对、科学防疫的精神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悄悄扎根、生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