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12期

社论

行到中程继续发力 确保完成全会部署

新时代 新指南

精读原文怎么做到统筹兼顾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思想导读学好用活统筹兼顾科学方法论

学者视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统筹兼顾方法论

学知躬行强化统筹意识 跟进监督保障落实

坚强保障 决战决胜 甘肃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强化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监督纪事二维码助力精准监督落细落实

突出问题查处后省住建厅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片区联合破解熟人监督难题

怠政县长免职记

监督手记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接受监督等

兰台论策

写在开栏之际

解锁主动投案从宽处理的“正确姿势”

编辑观察问题干部为何掀起“主动投案潮”

实践探讨主动投案等于自首吗

            如何让主动投案成为常态

            对主动投案者从宽处理要考虑哪些因素

名城话廉

绍兴:古越多名士 廉脉源流长

汇聚涓涓清流 永葆古城本色

廉脉悠悠话清白

七七草杂谈

分则力散专则全

正风反腐在身边

农村富了,集体“家底”怎么管

水三村的蝶变

江苏“三资”监管直击这些老大难

实践者说 紧抓惩治这一手不放松等

专家点评强化“三资”监管须往深里抓实里做

评论

监督执纪问责都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谈之二

展望中国发展前景要坚持长远的眼光

专题 战“疫”进行时

解码中国战疫坚实脊梁 砥柱中流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从战疫大考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

正风深一度

把跑偏的“礼尚往来”扳正过来

撕碎“遮羞布” 打掉“潜规则”

从隐藏的微信红包记录里揪出收礼者

一得之见

见微知著的能力从哪里来

以移风易俗推进风清气正

实证纪法

解读如何理解和把握《规则》有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的规定

书记说纪

围绕“六稳”“六保”加强监督保障落实

明德风苑

冯骥才:必须把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承担起来

弘扬文化遗产 赋彩全面小康

名家荐书

齐玫:了解运河文化的五本书

广角

地方动态

一线撷英

知行话题

从哲学视野、经济视角、国际视点看育新机开新局

五月观察

2020年5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五月观察

强化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访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昌林
本刊记者 王社民 窦克林 通讯员 王衡
首页
1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近日,围绕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加强监督、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等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昌林。

刘昌林同志(左三)到临洮县太石镇后地湾村调研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察看百合加工车间。

 

记者: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当前,甘肃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如何?脱贫攻坚形势和任务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怎样的要求?

刘昌林:经过全省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我们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困难和矛盾。目前,全省仍有8个贫困县、395个贫困村、17.5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有14.3万已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24.3万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此外,各县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不平衡,搞得差的和搞得好的距离还不小,一些相对偏远、基础薄弱的地方存在更多的短板和弱项,“平均数”下掩盖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脱贫攻坚雪上加霜。最重要的是我们甘肃脱贫攻坚和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支撑脱贫致富的经济基础还不强。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甘肃脱贫攻坚的进度和成色,还可能会拖了全国的后腿。

现在,决战的倒计时已经启动,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面临着三个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要在6月上旬向中央报告;第二个节点,从7月份开始,国家就要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第三个节点,按中央部署,今年年底要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从这三个节点可以清楚看到,历史“大考”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任务。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尤其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任务加强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尽锐出战、善作善成。4月18日至21日,赵乐际同志在甘肃调研期间主持召开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省区纪委书记座谈会时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统筹意识,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监督的同时,着力加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并要求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面对严峻形势和紧迫时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拿出一往无前、冲锋陷阵的精神状态,尽锐出战、背水一战。要面对困难不畏惧、最后关头不厌战、胜利在望不松劲,忠实履行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职责,抓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压实责任、下沉力量、加强措施,切实完成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和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任务,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甘肃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脱贫攻坚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哪些特点?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昌林:从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等工作情况以及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来看,脱贫攻坚领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思想问题和工作问题交织。比如,到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对脱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还不清楚,认为只要把贫困人口控制在3%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朝百分之百的方向努力。还有一些干部要么消极厌战,要么盲目乐观。思想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解决实践问题。政治站位不能提高,就不可能做到步调一致、行动有力。二是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相伴。有的领导表面是作风不实,无心干事,得过且过,其实是自己身上有“事”,对班子和队伍存在的问题,不敢抓,担心暴露自身问题,被揭发,还担心连锁反应,引火烧身。一个有这么多“担心”的“领导”能指望他抓作风吗?不抓作风,往往会结出腐败的恶果;不治腐败,往往会生出作风的怪胎。三是新问题和老问题叠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存量未彻底消化与增量未遏制的现象并存。有的问题群众一直在反映,没有得到有效处置;有的问题去年改了今年又犯,没有从根子上解决;工作进入收官阶段,但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冒”。这些新问题,如果整改不力,治理不严,就会变成老问题,陷入循环往复的轮回,新老叠加的泥潭。四是区域问题和领域问题并存。有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信贷等“条条”上;有的问题集中发生在某些区域、地方等“块块”上。五是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相联。不管是中央指出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发现和查处的问题,都是已经摆到桌面上的问题。但问题绝不限于这些,有的问题还藏在水下,没有浮出水面;有的问题只是治了标,还没有触及根本。隐性问题容易被忽略,无心的忽略是水平问题,有心的“忽略”则是态度问题。

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一是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仅2019年全省就查处问题2628件,处理5324人,今年1-5月查处824件,处理1804人。二是监督相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纠正干部思想认识偏差,整治庸懒散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今年1-5月全省扶贫领域查处涉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失职失责类问题595件,占查处总数的65.9%。三是注重查漏补缺,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回头看”,在重新盘点梳理和继续解决老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查找新问题,特别是在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和脱贫摘帽过程中浮出水面、改头换面的问题,还要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久治不愈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四是严格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精准问责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行为;坚决纠正“疲劳综合征”,防止出现脱贫攻坚力度减弱、效率下降和摘帽后懈怠松劲、不闻不问等问题。

“搬”来新生活,“迁”出新希望。上图为古浪县黄羊川镇石城村村民胥存在老家生活时的困顿景象;下图为胥存搬迁入住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新家后对未来充满憧憬。范培/摄

 

记者:年初突发的疫情,使工作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甘肃省纪检监察系统准备如何强化脱贫攻坚监督,确保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

刘昌林: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在全球肆虐,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我们面临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争,被迫进行“双线作战”,形势十分严峻,容不得丝毫松劲懈怠。在这一总攻、冲刺的关键时刻,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监督和脱贫攻坚监督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统筹推进,督促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把工作真正抓在手中、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针对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发现问题,研究制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脱贫攻坚专项整改实施方案》,统筹起来一体整改,6月底前整改任务清零见底。一是加强日常监督。针对日常监督存在的缺乏主动性、工作不深不细、抓不住重点等问题,省市纪委监委要加强对贫困县纪委监委工作的领导指导,强化培训实训,既教思路、讲方法,又带着干、一起干。贫困县纪委监委要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组、县委巡察组、乡镇纪委4支力量,充分调动发挥群众监督力量,提高监督质量。二是督促责任落实到位。牢牢扭住责任不放,重点督促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切实担起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对责任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有松懈麻痹的,要督促纠正。三是要督促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三保障”、脱贫摘帽后“四不摘”、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培育“一村一品”等政策措施,以及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等具体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四是要整治作风问题。重点查处搞“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的虚假落实问题,严肃查纠扶贫工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对建档立卡户外出务工等情况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大概先生”“基本掌柜”问题。五是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要以中央纪委《关于切实加强7省区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向,盯住教育局报账员、中心学校校长、卫生院院长、乡村干部、农村银行信贷员等岗位和7类“微腐败”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增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对近3年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梳理重点问题线索,由省市纪委监委集中力量进行查办,坚决防止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坚决防止发生最后一年“捞一把”的现象。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发文多、报表多、要材料多、层层督战多、条条检查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同级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及各类脱贫考核、各种台账表册等的监督,该精简的精简,该撤并的撤并,防止出现临近收官各种督查考核“满天飞”的现象,防止出现把督导检查火力点集中到8个贫困县的情况,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使其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