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把手依赖症”
“千难万难,一把手重视就不难”。很多人深有体会,再难的问题,只要“一把手”挂帅,推动的力度就会大得多。“一把手”统筹全局、作出决策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但近来有基层同志反映,有的干部将“一把手”的关键性异化成唯一性,患上了“一把手”依赖症。无论大事小事、责任内外,一律要“一把手”发话才去解决。原本职责明晰、正常推进的工作,只要“一把手”不过问,就要么层层上报、要么按兵不动,一拖再拖。“一把手”隐隐成了唯一“把手”,部分班子成员成为“二传手”,具体执行者一味“等靠要”。这一现象制约了基层正常运转,使很多工作停滞、延误,不啻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
“一把手依赖症”何以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被过度依赖的“一把手”,有的存在治理能力欠缺的短板;有的不会“弹钢琴”,事无巨细一把抓,杀鸡也用牛刀,影响其他干部发挥积极性;有的管理不科学,岗位设置权责不清,工作分工脱离实际,经常出现争执和推诿,导致任务最终只能层层上移,回到自己手里。惯于依赖“一把手”的干部,有的是怕担责任,“文件禁止的肯定不能办,文件没说能办的也不一定能办”,究竟能不能办,要“一把手”点头了才能办,万一出了问题也有领导扛着;有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上面一句话,下面一溜烟”,认为自己只有听喝儿的份,戳一下动一下,免得干多了或者干错了惹领导不高兴。这些原因林林总总、相互作用,该下放的权力不下放,该为担当者担当的不担当,基层就越不敢有所作为,不动脑筋的干部越是唯唯诺诺,涌到“一把手”面前的具体工作就越多,工作推动就越慢越困难。
从根本上说,“一把手依赖症”其实是一种“甩锅”行为,甩出去的是具体任务,更是责任担当。治疗“一把手依赖症”的关键就在于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对于“一把手”来说,担当尽责并不是说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而是应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让每个工作岗位权责明晰,每一个环节顺畅运转、每一根链条环环相扣,让每名党员干部在合适的位置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对于其他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来说,应当扛起该担的责任,不敷衍领导、不推诿下级,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自己的“最后一公里”。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整体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也才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董菲晨)
腐败本身就是一场噩梦
不少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在忏悔录中都提到,东窗事发前经常做噩梦,被查处后反而睡得踏实。尽管梦的产生机制仍有诸多谜团待解,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不争事实。做了亏心事,自然怕鬼敲门。一些领导干部行腐败之事后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进而导致做噩梦现象,并不叫人奇怪。腐败行径败露之前,担心出事的焦虑如影随形,精神包袱日复一日加重,往往导致他们今天从某个噩梦中醒来,明天又可能做类似的噩梦。
很多腐败分子都曾长期与噩梦对抗。有的抗压能力比较强,侥幸心理作祟,熬一天是一天,直至劣迹败露。有的在噩梦后尝试用各种方式自我调节减压,为压制内心不安给腐败行为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自以为是的危害不大、瑕不掩瑜、功过相抵等,皆属此类。但很显然,自我合理化绝对拯救不了做噩梦的人,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并不能解决问题。“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腐败分子噩梦缠身,不仅要付出相当痛苦的精神成本,更逃不过真相大白后的现实成本。铁一般的党纪法规就在那里,精准标注着不当行为应当付出的代价,绝不会因自欺欺人而降格或消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为官不正,祸患难免。腐败一旦发生,对于领导干部就注定是一场噩梦,一场灾难。要想不被噩梦惊扰,唯有恪守初心、洁身自好。除此,别无他法。(四川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