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黄帝问话医圣:“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答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黄帝之问与岐伯之答告诫人们,治病必须分清标本,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后来引申到脱贫攻坚领域,强调只有找准贫困之本,才能对症下药、祛除顽疾,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物类相动,本标相应。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负责治水。鲧“窃帝之息壤”水来土掩,筑堤河岸、以堵治标,九年过后不仅大水没有消退,还“负命毁族”被撤职治罪。禹吸取前车之鉴,采用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通九条山脉、疏九条河道、筑九座湖泊,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儿子启出生都未看一眼,终治水成功而天下太平。明万历六年,潘季驯据黄河含沙大之特性,采取以河治河、以水攻沙方策,因地制宜配合运用遥堤、缕堤、格堤、月堤,次年河淮分流、河工告成,徐州、淮安800余里长堤蜿蜒,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这些都告诫后人,成事处世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辨别标本分而治之方为解决之道。
徐光伟/绘
新中国成立之初,连年战争使环境遭到很大破坏。1955年,毛泽东提出“绿化祖国”;1956年3月1日,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23岁的浙江林业技术员黄根品,运送花木到延安参会,满目荒山秃岭激发其责任感,遂决定留在延安奉献青春。延安气候、地质条件独特,移植松树大多失败。黄根品实地考察、分清标本,创造性地提出利用严寒冻土成团移植法,200公里外深山老林33棵油松移植成功,此后数以万计野生松柏移植到宝塔山、杨家岭。1959年甘肃民勤县青土湖干涸,水干风起,形成了长达13公里风沙线,全县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超过90%。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勤人因地制宜、标本兼治,采取压沙造林、滩地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探索出适合旱区发展治沙模式,科学家竺可桢称为“民勤模式”“正新模式”。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固原的发展是脱胎换骨的”。自古以来,西海固“苦瘠甲天下”,被认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80多年前,红军从这里翻越六盘山进入陕北,固原大地至今保留长征印记。近年来,西海固地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红军粉”让村民走上致富增收路,海原刺绣绣出美好生活,告别山里山外两重天,昔日贫穷落后的西海固换了新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通过开矿采石、办水泥厂,集体年收入300多万元,但污染严重,“石头经济”成了村民心病。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考察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余村转向“生态经济”,发展休闲旅游。2019年,全村总收入超过2.7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0多万元。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脱贫承诺,面对收官之年的疫情影响,必须避免标本不分、盲目行事,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找准致贫原因,理清工作思路,精准施策,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