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须仰视才见——从五四到鲁迅》《我愿小说气势如虹》等。
追求真善美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价值。多阅读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我们发现自然的、生活的、心灵的美。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向广大读者推荐五本经典之作,每次阅读都会让人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第一本是鲁迅《野草》。这是鲁迅作品里非常独特的一部,24篇、2万多字的容量,却引发了近百年来的不断评说,可见其复杂性及经典魅力。近日,正值新冠肺炎防控之时,有朋友说网上正流传一热帖,有人把鲁迅的《野草》改成了16首说唱,颇为流行且评价很高。这让我又一次意识到鲁迅作品的不朽价值。我这里想说的是,多年来,无论人们怎样评价《野草》的主题,但共同的一点,是大家都强调《野草》是“诗”与“哲学”的结合体,是现实主义的作家鲁迅唯一一部浪漫主义(或称象征主义)作品。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野草》诸篇无论从背景、意象、题旨、喻意上与鲁迅写作时的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是以多种特殊方式建构的,但寻找其中的脉络十分必要。《野草》本身的可读性和美感都值得反复领受。
第二本是钱钟书《管锥编》。《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内容丰富深厚,全面了解掌握非我等可以做到。但特别想推荐的原因在于,作为学术著作,此著并非高头讲章,并非貌似拉开架势的吓人高论,而多是介于眉批、点校、读书笔记、学术散文、学术论文之间的杂合体。长短不一,论述也不见得大而全,但即使不懂学问,也能读出盎然兴趣和会心处。真学问的真谛或正在此吧。先生是学问大家,也是文学大家,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学贯中西,还应有融会贯通。
第三本是严安生《灵台无计逃神矢》。作者的其他著作我此前并未留意,可能因为书名引用了鲁迅的诗,副标题又是“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所以就买来一读,因为自己也关注过仙台时期的鲁迅。却不知这是一部视野更加开阔、论述极其扎实、冷静而又不乏拳拳之心的专著。著者是留日并从教于日本长达40年之久的中国学者。本书对百年前第一代中国人留日史,特别是这些人的精神史做了极为精致的梳理和描写,其中有英雄故事,也有荒谬情景,有救国者的热情,也有混世者的丑态,值得阅读。
第四本是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这是一本新书里的旧书了,就像他对经典的定义一样,看似熟悉,每读又有新意。书名很直接,就是讲述何为经典,经典如何炼成,如何理解经典等问题。作者为我们道出许多恍然大悟的读书道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经典作品是可以穿越古今、地域、人群的作品。卡尔维诺认为,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打通古代与现代、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截然区分。作者并不是唯经典至上论,他的基本观点是,对于经典,读总比不读好。
第五本是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这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最负盛名的小说,也是最早让中国读者认知的作品。这是一部十分可读、内容饱满、叙述精彩、主题深刻复杂的小说,当然,对中国读者来说,也是一部翻译精到的作品。小说以作家生活地伊斯坦布尔为空间背景,以奥斯曼帝国为历史背景,展现了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起源与过程。小说以土耳其文化中的代表艺术——细密画为聚焦点,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化冲突的深刻探讨。小说中很多篇什可以作为散文诗来读,精彩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