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8期

社论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要闻

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学者视点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前提是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深度学习依规依纪依法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责

        把改革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学知躬行认真落实《规则》《规定》 慎之又慎行使执纪执法权

        全员培训助力全面提升监督执纪执法能力

特别关注推动信访举报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处理检举控告工作中做实做细政治监督

充分发挥问题线索主渠道作用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质效

把信访举报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确保优先办理、给予答复要求落地生根

助推信访举报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以完善机制营造党员群众监督良好环境

燕阁观察

怎么看扶贫领域监督做好“三盯”

专题战“疫”进行时

“疫”线观察你是我们眼中的英雄

        宗旨体现在无比珍惜、极力挽救生命上

“硬核”举措守好国门抗疫防线

战“疫”勇士心里装着每一件社区小事

        坐着轮椅抗疫的淘宝“村小二”

战“疫”卫士陈君芳:以炽热初心担使命暖人心

评论

在实打实考验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激励问责两端发力彰显鲜明导向

名城话廉

许昌:莲城廉韵长

汉魏故都歌清音

七七草杂谈

以尽小慎微厚从政之德

学术研究

坚定文化自信提振伟大中国精神

正风深一度

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为何居高难下

一得之见

一组

正风反腐在身边

阳光村务监督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席汇东等

明德风苑 “世界读书日”特辑

陈毅达:读书与经事

许春樵:不要让书香成为遥远的记忆

阎晶明:五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

知行话题

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的腐败导火索 宋伟等

三月观察

三月观察 

封三
广东中山:为人民、爱人民、给人民
一得之见
首页
1

  坚持“一案一整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坚持“一案一整改”,是贵州省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工作要求,一体推进“三不”的具体行动。2018年4月,贵州省纪委监委在全省部署开展“一案一整改”,即在保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的前提下,用好典型案例,通过“三会两书两公开”模式,即召开支部会或干部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警示教育大会,在一定范围公开违纪违法人员个人忏悔书和处分决定书,在党内、单位内公开有关案情和向社会公开以案促改情况,开展分层分类警示教育。以此打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教育整改等环节,通过强化警示、健全制度,推动实现惩治结合、标本兼治。

  “一案一整改”,就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行动,把审查调查“前半篇文章”和教育整改“后半篇文章”融会贯通,坚决杜绝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偏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初衷。这是一个由“点”上的管和治,扩展到“面”上的管和治的过程,打通了一体推进“三不”的通道。坚持以案促教。通过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帮助犯错误的干部回到正确轨道,敦促其他干部引以为戒、免蹈覆辙,在防止犯错干部带病前行的同时,也促使其他干部警醒。坚持以案促责。开展“一案一整改”,就是要促使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以此倒逼责任落实。坚持以案促建。推动有针对性地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并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坚决防止同类违纪违法问题在同一部门或领域接连发生。(贵州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长 陈明)

 

  

  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派驻监督质量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派驻监督的作用显著增强,成为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作为“探头”,派驻机构必须牢牢把握问题导向,并将之作为提升监督质量的重要抓手。派驻机构对重大问题该发现没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就是渎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建立动态化、多渠道线索排查机制,通过深入排查,从案件、专项整治、巡视(巡察)、审计、网络舆情中深挖线索,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线索,要及时梳理、综合分析,不断提高问题线索研判分析准确度。在审查调查过程中,强化安全办案意识,严格规范流程,坚持及时请示报告、跟踪分析研判、阶段性汇总情况等制度措施,确保审查调查做到方向准、效率高。定性处理时,实事求是、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既敢于动真碰硬,又让处理处分有温度。注重做好案件查处“后半篇文章”,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群、规范一片”的效果。(上海市宝山区纪委监委 黄舒涵)

 

  

  从制度体系能力三方面落实四中全会部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监督工作、反腐败工作纳入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作出顶层设计,为新时代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应从制度、体系、能力三方面落细落实。一是以制度为根本,强化制度意识。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促进形成制度先行的良好氛围。二是以体系为支撑,完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合力。按照“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与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的协同,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切实织密监督之网。三是以能力为保障,改进监督方式。坚持即时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突出强化经常性教育监督;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真正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标;坚持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将风险防控嵌入业务流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斩断权钱交易的关系网、利益链。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贯通运用“四种形态”,确保执纪工作经得起检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纪委书记 张虹)

 

  

  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党领导和执政的最宝贵资源。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正确把握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让群众感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工作导向上坚守人民立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当前,尤其要拿出有力有效的举措,在攻克贫困最后堡垒中履职尽责,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查扶贫工作不实、作风飘浮问题,严查考核验收中的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严查基层“微腐败”,严查“四不摘”政策落实不力问题,以高质量监督执纪和正风反腐实效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评价标准上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有坚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健全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严格自我监督,严防“灯下黑”,切实用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来检验纪检监察工作的成与败、好与坏、得与失,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江苏省扬州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李航)

 

  

  干部作风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拿出最硬的作风、最实的举措,方能保障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将这些“硬骨头”一一成功啃下,需要一项项科学精准、实实在在的硬核措施,把党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方案紧密结合地方实际落地落细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查找漏洞缺项,逐一整改到位。越到攻坚克难时,越考验党性,越考验作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具体、补短板、防反弹,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带领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河南省纪委监委 申国华)

 

  

  做深案件审查“后半篇文章”

  剖析不少违纪违法案件发现,那些发生过“塌方式腐败”的系统或领域,或多或少都与案件审查“后半篇文章”不扎实不深入有关。有的“一查了之”,重事后惩处、轻事前预防,导致同类问题“边查边发”;有的重案件查处、轻以案警示,要么无动于衷,“口惠而实不至”,要么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导致教育“不痛不痒”;有的缺乏制度保障,重集中整治、轻长效机制,导致监管漏洞依然“我行我素”,查处一案没能切实起到警示一片乃至规范一方的效果。

  代价不能白付,弯路不能再走。做深案件审查“后半篇文章”,关键要贯彻“三不”一体推进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把审查调查的落脚点压实在“改”“防”“建”上,有效贯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思想教育、督促整改等各个环节。把整改解决问题作为重点,针对案件办理或剖析查摆中发现的普遍性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形成长效机制,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山东省青岛市纪委监委 刘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