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8期

社论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要闻

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学者视点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前提是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深度学习依规依纪依法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责

        把改革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学知躬行认真落实《规则》《规定》 慎之又慎行使执纪执法权

        全员培训助力全面提升监督执纪执法能力

特别关注推动信访举报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处理检举控告工作中做实做细政治监督

充分发挥问题线索主渠道作用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质效

把信访举报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确保优先办理、给予答复要求落地生根

助推信访举报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以完善机制营造党员群众监督良好环境

燕阁观察

怎么看扶贫领域监督做好“三盯”

专题战“疫”进行时

“疫”线观察你是我们眼中的英雄

        宗旨体现在无比珍惜、极力挽救生命上

“硬核”举措守好国门抗疫防线

战“疫”勇士心里装着每一件社区小事

        坐着轮椅抗疫的淘宝“村小二”

战“疫”卫士陈君芳:以炽热初心担使命暖人心

评论

在实打实考验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激励问责两端发力彰显鲜明导向

名城话廉

许昌:莲城廉韵长

汉魏故都歌清音

七七草杂谈

以尽小慎微厚从政之德

学术研究

坚定文化自信提振伟大中国精神

正风深一度

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为何居高难下

一得之见

一组

正风反腐在身边

阳光村务监督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席汇东等

明德风苑 “世界读书日”特辑

陈毅达:读书与经事

许春樵:不要让书香成为遥远的记忆

阎晶明:五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

知行话题

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的腐败导火索 宋伟等

三月观察

三月观察 

封三
广东中山:为人民、爱人民、给人民
把改革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
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林水
首页
1

改革与法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都是在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条件下进行的,共同目标是推进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改革既是思路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更是制度机制上的成熟与稳固。只有制度机制上“立”得住,才能在改革探索上“破”得好;只有在法规制度框架下创新,才能从体制机制上解难题,持续释放改革制度效应,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不断前进。

近期,江西首个监察教育馆在南昌市湾里区正式开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三项改革”一体推进,改革综合效应不断提高,制度优势持续彰显,在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上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这是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力呼应和落实,对于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把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的综合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体现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规范化法治化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坚持党对纪检监察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形成制度化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这既是改革的初心,也是改革对规范化法治化的首要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党的十九大后把“两责任”纳入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丰富为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的新表述;把“两为主”深化为对下级纪委监委“两为主一报告”、对派驻机构“三为主一报告”;把“两覆盖”拓展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四覆盖”,巡视巡察一体推进实现全覆盖,并促进巡视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派驻监督进一步向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覆盖,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各个地方、部门和单位。改革实践证明,必须纵向上强化纪委监委系统自上而下的领导,推动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保证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横向上把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反腐败合力,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把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的综合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体现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规范化法治化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党的十九大作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部署,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列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柱性地位,“三项改革”是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强化纪委监委专责监督效能,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健全线索移送、力量统筹、情况通报、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另一方面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纪委监委监督同党内其他监督,包括党委(党组)全面监督、党的工作机关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以规范化、法治化监督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履职、秉公用权。

把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的综合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体现为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的规范化法治化

纪委监委既是党的执纪的特殊部队,又是国家实行监察监督的特殊部队、执法的特殊部队,工作内容涉及执纪、执法、惩治犯罪三个层面。必须把一体推进“三项改革”同充分发挥合署办公优势结合起来,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实现规、纪、法的有机贯通。履行好纪检监察机关制定党内法规和监察法规职权,健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党的纪律、监察法和刑法刑诉法及其他法律3个方面的相互衔接,完善以党章和宪法为根本,以基础性党内法规和监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框架,夯实治理腐败的法制基础。按党中央要求统筹有序推进监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主动对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办案程序、证据标准衔接机制,促进与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辩证理解规范化法治化的要求,把政治机关初心本色体现在改革全过程,无论监督执纪问责还是监督调查处置,始终把政治要求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准确妥善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党员干部,精准把握政策策略,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把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的综合效应转化为制度优势,体现为机构设置和自身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重在统领牵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在创制突破,纪检监察机构改革重在内涵发展。从2013、2014年以增设纪检监察室、加强办案力量、聚焦主责主业为核心的两次机构改革,到2018年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特别是国家监委成立为背景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增加四个纪检监察室,并按照“职能分离、部门分设”的原则设置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两类部门,一步步实现了通过权力分解和内部制衡、强化自我监督的创制突破。2019年,《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开始施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正式印发,党中央对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改革不是部门数量的简单变化,而是工作质效的根本提升,坚持权力与责任互相匹配、实体法与程序法同向发力、内设机构改革与派驻机构改革配套衔接、严格自我监督与创新外部监督协调联动,有效规范权力边界、严密内控机制、严格工作流程,强化对监督执纪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形成顺畅高效、规范有序的权力运行机制。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凸显,改革与制度的关联性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一体推进“三项改革”,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和拓展,不断巩固制度优势,持续释放治理效能。一是优化协同、统筹推进,把“三项改革”作为有机整体,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统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使各项改革举措协调推进、相得益彰,产生“化学反应”。二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推进改革配套制度建设,统筹立改废释工作,以制度建设固化改革成果,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是稳中求进、积极稳妥,既坚持和完善总体框架,稳住改革基本面、基本盘,又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等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抓紧出台制度规定。四是上下贯通、分层对接,既加强顶层设计,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指导协调对各地区各部门改革工作,又强化制度执行,督促落实深化改革各项措施,及时纠正贯彻执行中的温差、落差、偏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