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7期

社论

紧扣监督专责落实落地四次全会精神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学知躬行本领过硬才不惧任何风险考验

        以“四种能力”打造纪检监察专业铁军

特别关注时刻不忘脱贫攻坚

导语贵州:时刻不忘脱贫攻坚

监督“利器”,助力“主战场”脱贫攻坚

保障脱贫攻坚,瞄着问题强监督

监督故事茶叶种植的“及时雨”等

监督,是如何有效保障扶贫政策落地的

监督手记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监督全过程等

评论

“感谢人民”蕴藏着“中国必胜”的成功密码

专题战“疫”进行时

湖北武汉:监督,严一些,再严一些

疫情“风暴眼”中的摆渡人

“疫”线观察闻令而动,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真正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

一线手记青春,在抗疫一线绽放

战“疫”勇士丁新民:逆行出征 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线

战“疫”卫士邵瑞恺: 清风战“疫”践初心

燕阁观察

干好今年工作,这些“变与不变”要把握

学术研究

强化政治监督的时代价值和实践内容

七七草杂谈

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巡视巡察

围绕“三个聚焦”深化政治巡察

建好“桥和船”,高质量推进全覆盖

实证纪法

解读如何落实《规则》关于综合运用检举控告情况的规定

实务亲属间贿赂犯罪如何认定

正风深一度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今年这么干

书记说纪

为基层“微权力”装上监督“探头”

名城话廉

衢州:清风有礼蕴光华

名家荐书

张抗抗:具有历史感、现实感的五部作品

明德风苑

以文学助力脱贫攻坚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厚立从政之德

知行话题

严防领导干部裙带腐败、衙内腐败

视点辑览

一组

封三 

河南:以决胜年行动护航脱贫攻坚 

以文学助力脱贫攻坚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研讨会部分与会同志发言摘登
首页
1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19年12月,由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四川省作家协会及乐山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开发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脱贫攻坚题材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作品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办。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在新时代“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树碑、为民族立传”的使命担当,并就脱贫攻坚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进行了研讨——

201912月,脱贫攻坚题材长篇小说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作品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办。

 

乐山市委书记  彭琳: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事迹,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这次研讨的《北京到马边有多远》,是中央和省、市各级干部扎根彝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是无数扶贫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体现了“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树碑、为民族立传”的使命担当,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脱贫攻坚的斗志,坚定脱贫攻坚的决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决胜全面小康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侯志明: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从2017年开始,在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省作家协会开展了“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今天召开的这个研讨活动的作品,就是我们“万千百十”文学扶贫中的一部重点作品。我们希望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更多的作家秉承现实题材创作的优良传统,把目光投向脱贫攻坚,投向这个壮美的时代命题和伟大的社会实践。

 

四川省纪委常委  荣凌:

近年来,中央、省、市三级纪委监委在雷波县和马边县定点帮扶工作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人物,以及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鲜活事例,为创作提供了极佳素材。这部作品正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脱贫攻坚题材佳作。从我所经历的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来看,深感这部小说尽管塑造的是个体的人物,投射的却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为脱贫攻坚挥洒热血汗水,默默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的群体形象。这些扶贫干部是贫困山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中国扶贫事业的贡献者和奋斗者。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不仅推动了贫困地区物质和生活条件的极大飞跃与改善,也带来了贫困群众思想理念和精神层面的向上向好。正如这部小说里面说的,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种下的精神和信念会在这片土地成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胡平:

扶贫攻坚题材是当下最大的文学创作题材之一,越来越多的一线作家都投入这项创作之中,可以说,这部作品从多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也展示了作者未来的创作前景。北京到马边的距离,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还有心理上的、情感上的距离,《北京到马边有多远》通过文学创作,把中央、省、市各级纪委监委与扶贫点联系起来,反映了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力度。此外,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写出了主人公林修的人文情怀,作为一名来自中央纪委的扶贫帮扶干部,他不仅仅要用行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要用精神的力量,来团结带领全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阿来:

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新长征,第一书记要在场,作家也要在场,作家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同时要用真实的写作和作品来反映今天中国这样一个举世皆无、功在万民的伟大社会实践。而要书写脱贫攻坚、乡村巨变的现实,不能只从文学开始,到文学结束,要把那些驾轻就熟的东西放下,本着现实主义的精神,客观地打量,深入地体察,要学习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客观真实地反映脱贫攻坚这个伟大历程。细读《北京到马边有多远》,能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力量,文中细腻的情感、深入的思考,都是作者一次又一次深入马边实地采写的结晶。

泼水迎亲  何为/摄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陈晓明:

这部小说将情节的展开放在当下扶贫工作的大背景上,中央纪委干部林修来到马边后,一步一步融入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成长。他不是以干部指导的姿态居高临下地进行扶贫工作,而是姿态放得很低,和群众打成一片。他既要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品格来影响和教育当地的群众,又具有一种向生活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态度。向读者表达了一种思想: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广泛地接触到了真正的基层,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过、经历过的人才能够学到真本事,才能真正学到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同时,这部作品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新时代新人物的精神气质,生动地刻画出了有朝气有情怀又有生活味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纪检监察干部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一旦给他们打上某种印记,就容易产生想当然的刻板印象。小说通过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使以林修为代表的纪检监察干部变得可亲、可敬又可爱。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曹峻冰:

这部小说以“润物细无声”的秀美笔触悄然深入人物内心,着力描绘了汉族扶贫干部融入偏僻山村,与少数民族百姓交真朋友,为百姓解决真难题的一幕幕画面,生动诠释了普通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人格操守。“有人说早就不靠天吃饭了,靠谁?靠党啊。这话不全对,党为我们指了路,路还得我们自己去走。”实际上,基层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绝大部分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体会和认识的。也就是说,基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党的形象和精神。在本质层面上讲,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脱贫攻坚,就是要让那些深度贫困的乡民不再贫困,不再感到北京有那么远!

 

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巴金文学院副院长  马平:

小说中纪检监察干部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既丰富了新时代纪检监察战线追梦人的精神内涵,也丰富了脱贫攻坚主战场奋斗者的高尚情怀,为新时代、新人形象的文学长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林修为代表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们因为党和人民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了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切实为民担当,真正做到达民意,化民怨,解民困,他们敢于正视问题,不充耳不闻,不避重就轻,不敷衍塞责,他们的工作法则和工作态度也彰显了更多柔性的一面。

喜获丰收  何为/摄

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  高伟:

这部小说充分彰显了作家对时代的担当,充分凸显了文学对书写时代的力量。全世界都在惊叹,这样一个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确实需要被记录下来。《北京到马边有多远》,不是说马边到北京有多远,两者意义不一样。这个书名起得好,第一寓意了中央政策通过千千万万个林修的艰苦努力,化为一个个马边雪鹤村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的一点点改变,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第二寓意了林修这样一个年轻知识分子,作为一名普通纪检监察干部,如何通过扶贫工作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  蒋蓝:

这部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故事是虚构的,但许多素材来源于现实,将扶贫中的一个个人、一个个事件巧妙运用到小说中,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感。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这部作品的非虚构意义。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事件、地点、村落、植被以及彝族的生活细节,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和民族语言焊合了马边与北京之间的沟壑,等等,这些都源自于作者在马边的耳闻目睹,并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文学想象丰富并细化了这些真实的元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