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消、脱防护服、手消、脱外层鞋套、手消、摘护目镜……27个步骤,12次消毒双手,20多分钟,在武汉的这段日子里,脱防护服的流程,我每天都要经历一遍。
“加油,明天第60天继续!”3月24日中午两点,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交完班、脱完防护服,我对着镜子握紧拳头给自己打气。
一次战“疫”,让我从“弱不经事”的小姑娘,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白衣战士”。青春,也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逐渐绽放出了绚丽之花。
刚刚走出隔离病房的张佳男,给自己加油鼓劲。
一夜间长大,懂得了啥叫担当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勉励我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回忆这次抗疫经历,我成长的起点,可能就是刚到武汉的那两晚。
正月初一晚上9点,我接到单位的援鄂通知。听到消息后,爸妈看着我谁都没有说话。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不舍和担忧。过了一会儿,爸爸把关了的电视重新打开,认真看起了疫情报道,妈妈则起身为我收拾行李。我知道,这个夜晚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3点,爸爸开车送我去医院。他偷偷在我行李箱里塞了个小纸条:“去吧孩子。一个人只要有信仰,在哪里都不怕。”慢慢地,我读懂了纸条的深意,给了我坚持下去、斗争到底的勇气。
带着抗疫的兴奋,以及对病毒的一些害怕,抵达武汉住处后,我久久难以入睡。说不害怕是假的。毕竟,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呵护去独自“战斗”。
还没等我们完全适应,战斗就打响了。短暂的休整和培训后,1月28日下午,医疗队开始进入隔离病房。第一次身穿防护服走进隔离区,这真的需要勇气。整个人像是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行动十分不便,呼吸都感到费力。“姐,我憋气,喘不上来。”我跟李少云护士长说。“没事,佳男,深呼吸,适应了就好了。相信自己,你没问题的。”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我的恐慌立刻少了很多。
进入隔离病房后,因为缺少防雾经验,我的护目镜很快起了雾。做操作的时候,只能从雾气的缝隙中看外面。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观察患者的血管走向,感受动脉搏动最强的点,提醒自己千万错不得。采完血后,患者一句“谢谢你们”听得很清晰,在心底打着转儿,化成了一股力量。
晚上10点终于上完夜班,4个多小时的负荷,整个人都虚脱了。卸下防护服,浑身湿透,脸颊、鼻梁上出现一道道疼痛的红印子;双腿像灌了铅,忍不住打哆嗦……“想不到居然这么辛苦!”虽然已经在北医三院ICU病房工作了6年,自认为经历过足够的历练,但我还是哭了。一边洗澡,一边嚎啕大哭,也分不清是洗澡水还是泪水。
哭着哭着,就从稚嫩走向了成熟。也许那晚把对病毒的害怕、满负荷后的疲惫全部发泄了出来,第二天再进隔离病房时心里不再那么紧张。想起队长坚毅的眼神,看到那么多患者期盼的目光,我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担当,感受到了“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的责任。就这样,我逐渐习惯了穿梭在隔离病房的每一个角落,习惯了用青春的气息感染着每一位病友,习惯了在战斗一线褪去娇气、扛起青年人的担当。
入党愿望,从没像今天这么强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月25日,刚刚过完28岁生日的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政治生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小这句歌词就在我脑海里不断萦绕。随着自己逐渐长大,对党的认识也不断加深。2018年12月,我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疫情面前,让我更深刻亲身感受到了身边同事特别是老党员们的正能量。“乔妈妈”,队里党龄最长的老党员、院士,每次都身体力行冲在治病最前方;“袁妈妈”,临时党总支书记、感控专家,建立病房初期,白天负责感控培训、病房构建,晚上还要挨个到队员房间叮嘱日常防护安全,最长一次36小时没有合眼……她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品格,让我不断思考信仰、寻找信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前段时间,网友制作的一张图片“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在朋友圈收获了无数点赞。图片直观地显示,尽管在总人口中,共产党员所占的比例仅为6.4%,但在抗疫牺牲人员中,共产党员的比例却高达64.3%。平时“他们”似乎不起眼,区别仅在于胸前有一枚党徽,危难时刻却是闪亮的那些星。
共产党员在人民需要时站出来,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的行动。记得2月6日晚上10点,我在值夜班时,突然听到病房32床的奶奶一直在使劲儿叫喊,情绪躁动,听起来有些像“谵妄”。我赶快来到她床旁,握紧她的手说:“奶奶,放心,不用害怕,一切都有我们呢……”她说想家、想女儿,她害怕。聊着聊着,她竟然渐渐安静下来。那一刻,我知道她没有“谵妄”,嘶喊只是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看着病床上平静下来的老奶奶,那时的我,真切感觉到了被需要是种幸福、为人民服务是项责任,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
于是,我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今天,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愿望,从没像今天这么强烈……”那一刻,感觉自己的人生有了信仰,生命有了高度。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像那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的党旗,总是给人以方向,给人以力量。而今,我也成了共产党员的一分子,我和我的伙伴们将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对患者细心的关怀,为他人的幸福生活奔走,守护他人的岁月静好。
不负时光,在朴实而崇高的工作中彰显青春光芒
撒娇、卖萌、宝宝,类似这些词语以前是很多“90后”的标签。在这次战“疫”中,人们看到了“90后”不一样的群像——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
以前总感觉,成长的代价就如同小说《十年九夏》中描述的那样,秋天是开始,夏天是告别,一年一年就这样安静地告别。经此一“疫”,我感受到,成长就是褪下青涩、让青春过的更有价值。
疫情面前,我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而是开始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青年医护人员——97年的刘金鹏,队里年龄最小,却有着4年党龄,每天要精心护理15位患者,他经常说“这个职业很平凡,但干起来很踏实”;93年的王奔,队里最年轻的医生,总是主动承担采集咽拭子这项暴露风险最高的操作,有次一人采集了十几位患者的咽拭子……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奉献青春。
3月15日,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封充满温情和厚爱的信笺,有着称赞和鼓励,更饱含着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回信里的一句话,称赞这帮年轻人“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读了以后非常受鼓舞,感觉整个人更有劲儿了,对继续尽全力打好这场战斗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将继续坚守在医院,直到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全部完成以后再撤离。坚守战场,这既是我和小伙伴们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誉。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但看到患者康复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呐喊和心声。(作者: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