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中的“新”字由“斤(斧)”和“木”组成,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取木也”。由此,“新”引申出了初始的、新的事物、没有用过的等含义。在这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特殊时日,“新”字带给人们的是对去岁的追思和怀想,更是对新年的憧憬和希望。
天不言而四时行。我国先人很早就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间意识,形成了“贱尺璧而重寸阴”的惜时态度,形成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守时观念,留下“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励志佳句。新时代,新征程,一代代人的不懈积累和惜时奋斗,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积聚了绝好位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只有不断激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加速奔跑、全力冲刺,才是对历史的最好告慰、对使命的最好担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没有耕耘便没有收获,这是先民们总结的生存之道和人生智慧。正因为新年的开端如此动人,我们才更需要倍加珍惜、追赶时间的步伐,才更需要以“日新”精神开好头、起好步,在新的一年里扬鞭策马、不懈奋斗,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新生事物。新,是她的本质,她的活力;新,也是她的渴望,她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概,带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浴血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又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更加昂扬自信,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
革命先驱恽代英,曾主张人生在世“每日须辟一新境界”,并指出“无新境界,则自信力薄弱,气魄日小,即固有境界亦不能保”。他在这里,表达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也对“日新”精神做了最好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所以,不日新者必日退。步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党员干部更应在“日新”上下足功夫,既要发扬传统,更应革故鼎新,使自己从思想境界到具体行动都跟上时代步伐,加强实践创新,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站在新年的门槛,眺望新的晨光,我们既陶醉于“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更感受到肩头上沉甸甸的责任。新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重视开好头、起好步,一方面是因为悠悠万事,开头最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开头精彩、成功一半。
一句箴言说得好,“珍惜时间的秘诀在于,少说空话,多做工作。”若用这样的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百年过去,此话仍振聋发聩。我们当以主人翁的担当意识和“日新”精神,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踩着新年的第一声鼓点,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一起奋进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