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他时,天色已渐暗。在办公室灯光的映射下,眼前这位湘汉子,眼神透着斗士的坚毅和侠气。“怕得罪人,就不要当纪检干部。”12年前,当时只是24岁的青年,在心中立下誓言,从此“纪检战士”成为他心中最高的荣誉,亦是庄严的践约。在湘潭县纪委工作11年后,2018年11月,王沛遴选到湘潭市纪委。
采访当天,恰逢湘潭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湘潭市农业(蔬菜)科学研究所原党委副书记、所长刘伟英案,刘伟英当庭认罪悔罪。
“案子的成功拿下,王沛立了头功!”湘潭市纪委分管领导王迎旭说。而最初,刘伟英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恶劣。第一场讯问,谈话组就碰到了“钉子”,两位新手面对顽固的刘伟英,“十几分钟就谈不下去了”。他翘着二郎腿,随意打断讯问,边抖腿边回答问题,叫嚣“你们查我,是冤枉了一个好干部”……王沛见状赶紧救场,厉言道“你这样的态度,就不配当一个党员干部,更不配当一把手”,刘伟英垂下了头,沉默了。
作为谈话组的小组负责人,王沛感到压力很大。一方面,对象是个“硬茬”,必须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单靠自己一个人,力量有限,必须加紧训练新手,攥指成拳,才更有力量。王沛了解到,两位新手中,一位熟悉法律条文,一位熟悉国企改制问题,缺的只是谈话经验。“我鼓励他们大胆谈,每一场谈话结束后,我们都及时总结。”王沛说,很快,三个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
刘伟英是高级农艺师、三级研究员,但却是一位政治理论全不学,六项纪律答不全的干部,始终认为“只要不拿公家的钱就没事,老板的钱不拿白不拿”。
摸准了刘伟英不知纪、不学法的“软肋”,王沛并不急于“直入主题”,而是给他“补课”。缺什么,就补什么,首先从学习党章党规、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入手。当学习到政治纪律部分,刘伟英说自己是一把手,很讲政治。“找人串供就是对抗审查,是典型的违反政治纪律”,王沛的回答再一次让他无言以对……
随着学习的深入,刘伟英慢慢醒悟过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被留置第8天,王沛问他“学完了监察法,你知道留置意味着什么,你自己有没有要向组织交代的问题”,始终不开口的刘伟英终于开口了。到第十天,交代完所有问题后,他如释重负地对王沛说:“没想到最了解我的,竟然是你。”
刘案的性质错综复杂,在查办过程中,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专案组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涉嫌诈骗犯罪,另一种认为涉嫌非法占有。王沛倾向于第一种意见。随着调查取证的深入,经过反复梳理和讨论,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原有意见。
“他没有为了要突显自己的办案能力而固执己见,把罪名刻意搞大。”王迎旭说,他不是为了办案而办案,也不搞主观臆断,更不是把人一棍子打死,而是始终秉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王沛爱看电影,特别爱看关于英雄的电影,他说,这是自己的侠者梦,“在一线与腐败分子斗争了12年,遭过威胁,受过委屈,但无私便心安,谁跟老百姓过不去,我就跟谁斗争到底”。如果说查办案件是一种“斗争”的冶炼,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冶炼中,锻铸出了王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铮铮铁骨。(本刊记者 陈杨 通讯员 冉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