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赋能
政治生态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通州区纪委监委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强大服务保障与动力支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谋划构建政治生态。按照“干一研二谋三”的工作导向,强化“在首善中率先”的工作标准,从副中心建设发展大局着眼,就如何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行顶层设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领域与相关单位政治生态状况进行测试评估,为区委研判全区政治建设形势、分析解决重大问题、持续优化政治生态提供科学及时的决策参考。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引领政治生态构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坚定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驰而不息的反腐震慑,净化政治生态。全市监察体制改革启动后,通州区在全市第一例使用留置措施,完成了全国首例留置案件的审结工作,形成了可供参考和复制的“通州经验”,更向全区展示了强力反腐的坚强决心和高效行动,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了强大动力。以第一职责的全面履行维护政治生态。抓牢监督第一职责,以监督促政治生态建设。壮大监察队伍,增设区委巡察组与纪委监督检查室,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以入理融情的真挚关爱涵养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不仅需要被动净化,更需要主动加以涵养。在激浊中扬清、在严管中厚爱,为需要力挺的干部提供组织、动力上的支持,让他们情感上不心凉、思想上不消沉、工作上不失速。(北京市通州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郑宇)
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依然存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庸政、懒政、怠政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的职能作用,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的要求,助推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为官不为”等问题成因复杂,既有工作“堵”点、制度“难”点等外在因素,更有作风“痛”点这个根子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职责和工作摆进去。首先,应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定力。过去济南有些干部不拨不转、不推不动,济南也长期顶着“钝感之城”的帽子。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如今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劲头持续高涨,全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这充分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性。其次,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牢固树立“纪委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监督执纪问责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以严管体现厚爱,以监督促使进步,以帮助激励作为。第三,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者壮胆撑腰。一方面,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严查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等行为。另一方面,切实将“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严肃处理诬告陷害行为。(山东省济南市纪委常委 孙义俊)
确保专项整治有成效纪检监察机关要牵好头
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好牵头职责。一要压实责任。针对本地区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易发多发点,细化实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举措、整治时限和重点,压实专项整治责任。二要督导调度。组建工作专班,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担负起日常协调、建立台账、调度指导职责,及时调度督导,了解掌握情况,盘点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三要监督检查。综合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及时监督专项整治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对照方案逐一核对工作效果,做到整治不全面的不放过、整治成效不明显的不放过,对整治工作不重视、敷衍塞责的追责问责,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纪委书记 崔兆强)
释放改革动能须推进反腐败工作力量和机制融合再造
浙江省桐乡市纪委监委不断探索完善纪法贯通机制、法法衔接机制、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反腐败力量全面融合、机制全新再造。一方面,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执纪监督、审查调查科室力量配备,优化干部能力结构,着力解决集中办理留置案件与日常处置问题线索之间的矛盾。同时,在教育培训上狠下功夫,通过小班化、专题式、案例教研等方式,力求把业务培训做实做深做透。另一方面,推进工作机制全新再造。严格问题线索集中管理,坚持“全集中、全审批、全留痕、全入库”,形成问题线索移送表、分办呈批表等线索管理闭合链条,确保问题线索“零流失”;建立问题线索处置集体会商制度,同时把线索处置汇报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推动承办单位在实务实践中提升办案能力。完善案件查办运行机制。严把初核关,在立案审查调查阶段,严格区分违纪、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边界;对于涉及违法犯罪的,同步进行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着眼审查调查与司法证据衔接标准,同时规范审理部门提前介入的责任范围、工作程序、职责边界。建立信息查询“高速公路”,实现一个入口登入、一个界面管理、一站式查询。(浙江省桐乡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张月琴)
创新思路才能守护好“担当作为、干净干事”
今年以来,青岛市纪委市监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的要求,既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防止纪律松绑,又着力实现理念、制度、工作创新,努力让担当有为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盼头、有奔头。建立健全政治引领、政治生态净化、咬耳扯袖抓早抓小、容错纠错、问题线索了结、精准监督有效问责、个人诉求绿色通道、函询回复采信、澄清正名、廉评信任等10项机制,为激励党员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提供制度保障。其中,问题线索了结机制方面,对于实为反映下级党员干部的问题,举报人为引起组织关注、将领导干部一并“贴牌”举报的,该问题线索不作为被“贴牌”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进行登记、处置的做法系首创;“个人诉求绿色通道机制”“廉评信任机制”的提法和有关规定,也为首创。坚持采信了结情况第一时间向被函询人发函反馈,让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消除顾虑;运用精准监督有效问责机制,坚决防止问责不力或者问责泛化,做到责当其错、问当其人;运用廉评信任机制,对按照“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和“第二种形态”处理影响期已满、各方面表现优秀的,不作为影响提拔使用或重用的因素;运用澄清正名机制,全市6次公开通报澄清21起不实举报典型案例。(山东省青岛市纪委市监委)
发挥“两员”作用有利于同级监督实起来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针对区直单位同级监督缺位、农村(社区)同级监督不力等问题,探索建立“两员”制度,即在区直单位设立纪检监察员,在农村(社区)设立纪检委员,为小微权力运行架起了“高清探头”。“两员”制度的实施,让基层同级监督有了抓手,对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警钟长鸣,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显著增强。每两周由“两员”组织所在党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学习,着力提高纪法意识和“一岗双责”意识。二是阳光操作,权力运行更加民主规范。由“两员”牵头,对区直单位和农村(社区)的权力清单及操作流程图进一步完善,让权力运行和群众办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网络、电子屏、指示牌、橱窗等形式全面公开,切实消除暗箱操作空间。三是靠前监督,实现了抓早抓小挺纪在前。“两员”通过走访群众、列席班子会、查看账目资料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和反映日常决策、干部廉洁等方面情况,使问题得以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四是狠抓作风,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两员”紧盯干工作“庸懒散、推拖绕”,群众面前“冷横硬、吃拿要”等作风问题,近距离、实时督促提醒,切实促进作风转变。五是擦亮名片,开展监督更加自觉自信。把“两员”列入全区纪检队伍一体化管理。规定“两员”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组织双重管理,并以上级纪委考核为主,其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制定详细规范的监督操作流程,让“两员”破除人情干扰,愿监督、敢监督、会监督。(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纪委 乔延祺)
落实四中全会精神需四方面提高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重要部署,纪检监察机关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蛮干、不冒进,以高压震慑、形成常态为前提,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上求突破,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求高效,把各项工作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之中、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中。以深化改革提效能,不断赋予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持续“三转”提效能,以“监督的再监督”的定位转职能,以“督促、协助不代替”的路径转方式,以“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转作风,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三转”。以探索创新提效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打通制约工作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使纪检监察工作有质的飞跃。以队伍建设提效能,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陕西省榆林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杜寿平)
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促进标本兼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战略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王者之剑”。十九大以后,巡视工作步履坚定,再次启程,政治巡视定位也在改革创新中进一步凸显。在生动实践基础上,巡视工作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规范工作程序等方面同样亮点纷呈。党中央两次修订修改巡视工作条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46项配套制度和10余项工作机制,使巡视巡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是贯彻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战略的内在要求,也为探索建立健全完备、稳定、管用的管党治党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治巡视不断深化,有效促进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随着巡视实践不断发展,政治巡视越来越深化,充分发挥了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随着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有力推动了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促进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到党和国家机构组织体系、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通过巡视,切实发挥政治监督和政治导向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以说,巡视工作已经成为党中央权威的坚定维护者,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大力推动者。
巡视监督作用不断彰显,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必须把公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下,确保不滥用、不变质,这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党的自我监督。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一步作出部署,要求深化政治巡视。党章在“党的组织制度”中专列一条,对巡视巡察制度作出规定。可见,巡视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保障。必须让巡视监督震慑常在,盯紧权力运行各环节,让公权力在严密监督下运行,促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确保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必须层层压实各级党组织政治责任, 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坚持党组织建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必须加强巡视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依规依纪依法要求贯穿全过程、各方面。
巡视坚持紧盯领导干部,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治理素质的优劣,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成败。巡视工作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督促其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带头按规矩办事、按制度用权,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巡视工作高度重视整改落实,有助于整体提升治理能力。巡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整改,强调拿出有效管用的措施和办法抓实、抓到位。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强化成果运用,有利于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对巡视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原因,把脉开方、对症下药,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顽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是巡视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的重要方面。同时,不断提高巡视规范化水平过程中,及时将巡视工作中许多重要制度成果吸纳到其他党内法规中,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形成系统科学的治理理论体系大有裨益。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有机结合,促进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有效贯通,促进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协调衔接,大大有利于增强监督合力,强化监督效果,始终保持党和国家肌体健康,促进国家治理良性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冯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