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什么钱,发了多少,一查就知道!”年过七旬的孙秀凤,是辽宁丹东东港市红石村的一名村民。今年,有一件事让她始终乐呵着——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很快学会了用手机登录丹东惠民扶贫资金网。
今年以来,辽宁省丹东市探索建立起覆盖全市95个乡镇(街道)、惠及51万余人的惠民扶贫资金网,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多种惠民扶贫资金统一“晒”在一张“网”上,实现了时时可查、人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推动了基层正风反腐的开展,打通了惠民扶贫资金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截至11月中旬,网站开通运行四个月,查询量已超过310万人次。
今年7月,东港市大东街道工作人员在四角广场指导居民使用惠民扶贫资金网。
从“人来做”到“网来看”
“以往不少群众向我们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发放的各类惠民扶贫资金涉及部门多、项目多,村民对资金类别、数额、谁该拿谁不该拿等并不清楚,有时甚至成了一笔‘糊涂账’。”谈及建设惠民扶贫资金网的初衷,丹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宇新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惠民扶贫领域投入的增加,大量资金向基层倾斜,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实惠。但是,由于下发资金的部门多、数量大,惠民扶贫资金成了部分基层干部眼中的“唐僧肉”,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时有发生。“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频发易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惠民扶贫资金发放环节点多、面广、线长,发现问题难、发现问题滞后,监督不能及时跟上。”丹东市纪委监委在认真调研基础上,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决定采取“互联网+监督”模式,由市财政局牵头、相关涉农部门参与推动建设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今年5月,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全市惠民扶贫资金网实现联网并正式开通上线。
“过去老百姓了解惠民扶贫资金发放情况基本靠腿跑、靠嘴问,到各个部门去不仅费时费力,有时工作人员还讲不清。现在资金、政策都在网上,群众要了解信息,从‘人来做’变成了‘网来看’”,杨宇新介绍说。截至目前,惠民扶贫资金网已录入200余万条数据,涉及50.6万余人、9.3亿余元资金。其中供查询的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8个部门,涵盖农村低保、农村特困、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26类涉农惠民资金。
记者登录网站后发现,用户可以按姓名和身份证号、补助项目类型、行政区域及地图三种方式实现查询,个人明细、发放时间、资金类型、汇总数据等信息均一目了然,同时查询人还能查询所处地区的补助项目及政策说明。“现在,我们已经习惯在网上直接查看政府发放的扶贫资金等情况。”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双岭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于庆波说。不仅是于庆波一人,石湖沟乡152户贫困家庭里凡是会用手机的,都安装了丹东惠民扶贫资金网APP,大家足不出户、动动手指,相关信息便可一网览尽。
查询方便了,群众监督也更容易开展。“这个网站不用注册,输入人名或村名就可以查询,每家每户的低保等信息都能看到”,宽甸县毛甸子镇二道沟村姜万德说,“通过网站我们就能监督干部有没有公平公正发放资金。” 记者看到,网站平台右下角设有“咨询举报”选项,群众如发现有关资金发放不实等问题,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据丹东市纪委监委统计,截至目前群众通过惠民扶贫资金网已发现相关问题1036起,督促整改问题863起,筛选问题线索168件,13人受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既让群众明白又还干部清白
“打开天窗说亮话”,将各项惠民扶贫资金实际发放情况大大方方“晒”出来,不仅为群众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了空间,也增强了基层群众保障自身权益的安全感。
今年6月,东港市犸木林村村民老衣通过惠民扶贫资金网了解到农村低保政策,认为自己符合该政策,遂向乡民政办申请。经调查核实,老衣确实符合农村低保办理条件,乡民政办立即为其办理低保手续,7月老衣便领取了低保补助。
“过去出现‘漏保’问题,一方面由于干部对群众收入、疾病等情况不能及时掌握,符合了政策也不知道,另一方面群众也缺乏及时了解政策的渠道,不能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久而久之导致问题堆积甚至激化”,东港市长山镇杨树村党总支书记姜成说,“惠民扶贫资金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群众能及时维权,政府部门能及时调整纠正问题,群众安全感足了。”
提高知情权,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和党员干部尽职履责、廉洁公正的信任感。宽甸县长甸镇小孤山村危房改造户史文贤没有领到危房改造资金,怀疑其中有猫腻,于是到镇政府反映情况。原来,按规定原住房没有拆除的,不能发放危房改造资金,史文贤正是属于这样的情况。村建助理当即点开惠民扶贫资金网,当面给他查询了全镇的危房改造户领取资金情况,并说明领取危房改造资金的村户,原住房都已经拆除。一笔笔领取记录在惠民扶贫资金网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史文贤看到有自己相识的领取户确实是已经拆除了原住房,打消了疑虑,并按规定很快把原住房拆除了,领取了危房改造金。
在以往的工作中,镇村干部常会遇到类似情况。有的群众因为对政策不了解,会根据自己的怀疑反映一些问题,给基层信访带来困扰,干部也因被冤枉却有口难辩而备感无奈。“我们讲十句,也不如打开网站让老百姓看一眼”,姜成说,以前需要一遍遍讲解才能换取群众信任,现在只要登录惠民扶贫资金网,不用多说一句话,网站数据成了为村干部辩白的有力证据,“将国家发放的惠民和扶贫资金全部公开,让老百姓踏实了、放心了,村干部干事创业也更加安全了,老百姓也更相信我们了。”
“小举措”解决“大问题”
“158万管住了9.3个亿!”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丹东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提及较多的一句话。丹东在建立惠民扶贫资金网的过程中,没有贪大求全、盲目投入,而是聚焦惠民扶贫资金项目查询与监督,量力投入,用158万元的软硬件中标价建立起了惠民扶贫资金网,实现了对9.3亿元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数字背后,蕴含的正是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数据平台的建立,大大降低了监督成本,提升了监督的精准度和有效度。“过去由于惠民扶贫资金数额大、项目多、涉及领域广,且经手人员多、环节繁杂,其他部门不及时提供数据,我们就难以准确掌握每一笔款项的流向,监管经常陷入被动。” 元宝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单晓颖介绍,惠民扶贫资金网除了有公示查询系统,还有监督比对系统,包括数据汇总、监督比对、大数据分析等,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进行数据比对、追踪,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实现对惠民扶贫资金到户、到人、到账监督,“以前调查需要人工收集、整理问题线索,再去协调公安、民政、银行等部门一一查实,一个问题可能要追踪几个月,现在我们对着电脑就能发现问题数据,当即与相关部门核实,大大缩短了调查周期,提高了工作质量。”
让数据联通上网,看似是一个“小举措”,但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却极大减轻了工作负担。东港市长山镇纪委书记臧芝强对此深有体会,惠民扶贫政策多落实在乡镇,如果没有大数据,为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上级部门只能通过抽查、检查等方式来实现,乡镇本来就事多人少,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对接涉及上级不同部门的十几项甚至几十项补助项目,除了完成申请审核、资金核对等工作,每天还要接受大量的政策咨询,这让不少乡镇干部疲于应付。“很多数据原来就有,不过分布在各个部门,现在打通之后统一上网,我们能随时查询核实,工作量减少了很多。”
技术创新带来了便利,但部分偏远地区以及部分贫困户并不能熟练使用这样的“高科技”,对此,丹东在村民组或村食杂店等地设置固定查询点,由村干部提供指导和帮助。不仅如此,从2018年开始,按照辽宁省纪委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统一部署要求,丹东还建立了由965人组成的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队伍,这支由离任村干部、政府机关退休干部、水管员、老教师等组成的队伍,会及时到行动不便、不会上网的弱势群体家中宣传惠民扶贫资金网,定期走村串户指导群众操作,帮助他们进行查询,并搜集发现问题,使惠民扶贫资金网不仅建起来,更真正能用起来,确保惠民扶贫政策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村居、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