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16期

社论

认真抓好检视整改 推动取得新的进步

新时代 新指南

编者按

论述摘编 ●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文化自信

深度学习 ● 牢记初心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深度学习 ●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特稿巡视组长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保证“两个维护”全面落实

坚定信仰 以对党绝对忠诚践行初心使命

守初心 担使命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得之见

一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主题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这样两手抓两促进

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张富清事迹体会

跟着党走 一走一辈子——记抗战老兵郭振江、赵志书

警示剖析

背离初心使命,他们成为反面典型(二)

七七草杂谈

“目食”之弊当力戒

专稿

黑龙江严查哈尔滨呼兰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

调查研究 ● 准确把握诫勉谈话的尺度和温度

系列调查

诫勉谈话不该只是一道程序

诫勉之要在于触及灵魂

诫勉谈话主责在党委

诫勉谈话不能一谈了之

观点 ● 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严管厚爱

探源 ● 诫勉词源探析与诫勉制度的形成发展

评论 ● 从诫勉谈话工作看“三转”的持续深化

专题 ● 以高质量发展践行初心使命(下)

突出整治重点 持续发力纠治“四风”

评论 ● 锲而不舍,确保纠治“四风”再创新绩

把反腐败作为系统工程 打通“三不”内在联系

评论 ● 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机制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持续释放治理效能

评论 ●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以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

评论 ● 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清风时评

莫让私欲遮望眼

减负获得感不强,形式主义是梗阻

干净和担当必须两全

名城话廉

曲阜:沂河尼山沐清风

广角

一组

知行话题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意涵探知

七月观察

2019年7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七月观察

论述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文化自信——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首页
1

  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上午,习近平在赤峰博物馆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 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12月30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9年7月15日至16日)

  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9年4月15日至17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