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14期

社论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闻

习近平出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举办“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举办国家监委第一届特约监察员研讨班

新时代 新指南

学习导读以学习贯彻新思想为主线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进行时赵乐际讲授专题党课

深度学习在“守初心、担使命”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延伸阅读守初心有恒心 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创造的宝贵经验

学知躬行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平语心读

真情系民 ● “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

廉典明德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七七草杂谈

善终只缘守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以深入学习教育坚定初心使命

为纪委凝铸忠诚底色

一幅画讲述的不忘初心故事

洪杭麟:活一天,就做一天共产党员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精准问责

导语用好问责利器 激励担当作为

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给问责中的典型问题画画像

安徽: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

江西吉安:用机制力量扣紧问责链条

评论用好问责利器,关键在精准

一得之见

一组

纪律部队风采

牢记初心使命,他们以忠诚担当让人民满意

清风时评

通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释放强信号

阅读偏好折射政治立场

“铁八条”持续发力,切勿记吃不记打

实证纪法

问责词源考略与我国当代党政问责制度的发展

如何理解和把握《规则》有关依规依纪依法查处诬告陷害者的规定

如何落实《规则》关于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审理的规定

广角

地方动态

一线撷英

“四风”监督哨

纠“四风”疑难问题面对面这些礼品礼金怎么办

入党走流程 怠惰受处分

新形势下“车轮腐败”的表现及对策思考

警示剖析

甘于被黑恶势力围猎的80后“森林卫士”

释疑答问

国企工作人员承包中挪用单位钱款应如何认定

明德风苑

范小青:我写作的目光始终在普通人身上

知行话题

调查研究思想方法探微

六月观察

2019年6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六月观察 

 

 
调查研究思想方法探微
首页
1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请专家学者和实践者从中国古代官箴文化、党的历史实践和纪检监察工作中一探就里。

 

  解官箴

  古代廉吏怎么搞调查研究?

  杨杨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

  刘向《说苑·政理》在谈到调查方法和思路时提出,“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也就是说在调研之时,不但要注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更要亲力亲为落在实地。唐玄宗开元年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被指责故意挑起战争意图叛唐,朝廷派监察御史杜暹前去处理。杜暹领命之后,亲赴西域番人境内深入调查。他不仅与西突厥可汗和各部落酋长逐一会谈、仔细听辨,还从俘虏的证词中,证实了邻国主动挑起事端,西突厥被动应战的实情。杜暹出使到边远之地细查真相,深得蕃人敬慕。

  宋代吕本中所著《官箴》云:“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也就是说官员不但要自身保持清廉,更要知人善任,不被下属或他人所蒙蔽。进行调查研究之时,要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万不可偏听偏信。明朝宣德年间,况钟被举荐为苏州知府。作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这里却是赋役繁重、胥吏多奸猾之徒,被称为“天下第一剧繁难治”之府。初到任上,况钟就开始不动声色地对属吏进行考察。他一方面调阅档案清理积弊,核对历年账目,掌握属吏贪墨公款的证据;一方面微服私访清查属吏的社会关系,并派人如实记录下官吏们近期的不法行为。很快,他就掌握了一些人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事实。一个多月后,况钟裁撤了一批庸碌无为的属官,并将罪行特别严重的六个人处死,扭转了苏州府的官场风气。

  明代《御制官箴》云:“敷达民隐,察举官邪,必究大体,毋剋毋颇,必由中道,毋过不及,毋以贿迁,毋以势摄。”也就是说官员在调研之时,应坚持以民为本,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困扰获得事实真相。清道光年间,京畿道监察御史梁中靖接到来自山西榆次的赵二姑父母为女儿伸冤的诉状。此案原本是简单的乡里恶霸奸淫幼女,却因官绅勾结致使赵二姑被逼致死。梁中靖看过赵家诉状义愤难平,决定为民伸冤。可是上至山西巡抚下至榆次知县官官相护,致使赵家的案子虽多次重审,但仍维持原判。梁中靖利用自己是山西人熟悉本乡本土的优势,暗中派遣亲友回山西调查案情,经暗访勘察,证实了恶霸出钱收买当地官员串通包庇的情况,终于使得沉冤昭雪。

 

  话引领

  党的领袖如何身体力行?

  李东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党的领袖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泽东同志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他在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亲自做过或组织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30年5月,为了解城镇商业情况,毛泽东利用红军分散发动群众的机会,在江西省寻乌县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参加人员有杂货店主、职员、小商贩、县署钱粮兼征柜办事员、城郊乡苏维埃主席等等。这次调查使他找到了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在寻乌调查期间,毛泽东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在它的先头”等著名论断。正是这些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使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邓小平同志到各地常常直接深入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了解情况,他开展调研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问数字”和“爱算账”。1980年六七月间,邓小平专门到几个省做了一次调查研究。7月22日,他在赴河南郑州的途中说:“这次出来到几个省看看,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一个是选拔青年干部。”“对如何实现小康,我作了一些调查,让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三省等省份,一个省一个省算账。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八亿人口能够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河南地处中原,你们算账的数字是‘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描绘了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蓝图。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了解最基层群众所思所盼,仍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作风,也是他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他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牵挂着贫困群众,他进山区、访农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13年11月初,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总书记探望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察看了他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和施家人一起算收支账,还在村子里的空地上召开群众“现场座谈会”,与大家共同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办法。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6字要求,从此,“精准扶贫”思想成为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方略。2018年末,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即将实现。

 

  说践行

  调查组是怎样摸清100万元下落的?

  陈佳(河南省纪委监委第九审查调查室干部)

  在审查调查中,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无法找到正确的调查方向,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影响案件进程和办案效果。

  2017年6月,河南省纪委收到举报线索,反映省直某单位负责人涉嫌收受开发商150万元人民币。在与被反映人直接接触前,调查组针对反映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摸排核查。涉案开发商交代,曾先后两次给被反映人送钱:一次是他直接送了50万元现金;一次是让项目经理李某送了100万元现金。

  初核期间,被反映人迫于压力主动找到省纪委坦白并提交了一份情况说明,但说明中仅承认曾经收受涉案开发商50万元的问题。这份说明引起了调查组人员的疑惑,被反映人是有意试探瞒而不报还是另有他情?调查组决定重新梳理证据,还原事实真相。

  调查组再次提审因涉嫌犯罪被关押的开发商和李某。他们的供述与之前一样。100万元贿款的出处不仅有公司账目证明,还有会计取现金时随手记录的便条佐证。李某还说,他拿到现金后放在汽车后备箱开车回家,到家后将钱放在卧室的衣柜中,过了几天又开车将钱带至被反映人居住的小区门口,送给了他。但当调查组到李某家实地查看放钱的衣柜格局构造时,却发现李某所说的位置放置100万元现金空间明显不够。

  调查组决定一定要查清100万元的来龙去脉。通过查询发现:在李某拿到100万元现金当天,其情人(前期调查被证实)的银行账户通过ATM机存入了4笔现金,第二天在李某家附近的银行网点柜台又存入两笔现金,两天存入的现金将近100万元。会不会李某在拿到钱后送给情人使用了?调查组决定三审李某。迫于证据的压力,李某承认了把100万元送给情人使用并对涉案开发商撒谎的事实。这100万元问题终于查清。

  在随后与被反映人的谈话中,调查组专门就100万元受贿问题向其做了澄清。被反映人听后情绪非常激动,他说:“没想到组织对待我的问题这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我犯的错误一定会向组织毫无保留地交代清楚,给我什么样的处理我都心服口服!”

  实现审查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做好严谨细致的调查研究是确保案件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为扎实有效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