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是一件光荣严肃的事,从我的经历来看,尤其如是。
一份审视初心的申请书——高中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的我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入学人大后,我们这群新生入党积极分子都再次接受了党组织的教育培养。
当得知要“重新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我有些不太理解。但为了能更快地向党组织靠拢,我还是“接受”了这一决定。
重新撰写入党申请书时,我写得很慢很慢。尽管在人大才短短几个月,但随着专业课的深入学习、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突然发现和高中相比,我对马克思主义、对党的理解已然发生了变化。信仰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高中时我还比较模糊、未曾深入细致思考的问题,在进入大学后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我明白了有浓厚的兴趣并不代表拥有了信仰,明白了学校让我们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良苦用心——为了让每一位新生再次接受理想信念的洗礼,再次对入党初心进行审视。
一次考验自我的再等待——入党有着严格的程序。只有少数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才能获得参加学校党校培训的资格。
大二时,我们团支部获得2个“推优”名额,我和另一位同学光荣地推选成功。但就在我为此兴奋时,却接到了学院党委老师的电话——由于名额缩减,且在推选时另一位同学票数比我多了几票,组织决定让我再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那一刻,我很是沮丧。老师安慰我:“向党组织靠拢是一生的事业,半年、一年的等待算得了什么,要经得起考验。”于是我很快调整了心态:入党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党员的先进性也不以入党早晚来衡量。虽然这一次没能入选,但是依然还要秉持初心、坚定信念,对党组织的事业满怀热爱!半年后,我成功地获得了参加学校党校培训的机会。
一堂热气腾腾的基层课——学校党校的考核并不只有理论学习,还要求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
在前往北京延庆开展“蹲点”调研前,我本想着去一次就能把问卷发完,但现实给了我“沉重一击”。吃“闭门羹”、把我们当作推销员的情况不时发生,一天下来,一份问卷也没能发出去。
“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一周后,终于有位大婶主动来和我们打招呼:“你们从哪来的?”“我们是从人民大学来的,是学校党校的学员,来做社会实践!”当听到“党”字的时候,大婶脱口而出:“我也是党员!”“来来来,我给你们填。”就这样我们的第一份问卷发出。在她的推荐帮助下,剩下的问卷也陆续发了出去。这一刻,我意识到,共产党员的身份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是群众对组织的信任。
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深入基层的实践让我明白,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深入群众,如何得到群众的信任,都是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硬本领”和“必修课”。
大四,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一份申请书、一次再等待、一堂基层课,这段入党历程,我想会一直印刻在我的心里,让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审视自己,争做新时代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