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督查要切实增强“四性”
扶贫督查为抓好抓实精准扶贫提供了坚强保障,但也存在高频率低效率、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扶贫督查要取得实效,需不断增强“四性”。增强计划性,加强统揽统筹。在开展扶贫督查时,有的地方和单位随意性较大,增加了基层负担;有的临时抽调人员,降低了整体素质;有的培训不到位,弱化了督查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应明确由扶贫办归口统一制定督查计划,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腾出精力干实事。增强针对性,着力督深督细。应杜绝为督查而督查,切实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摒弃表面文章。增强实效性,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改变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的方式,而要聚焦看是否取得实效,看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比如,实地查看群众住房是否安全,看村里产业是否发展起来;听贫困户邻居介绍情况,获取贫困户有效信息;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把脉诊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指导被督查单位整改提高,确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扶贫政策落实到人。增强权威性,确保严督严改。督查千遍不如问责一遍。对虚假扶贫、数字扶贫和脱贫不精准等问题,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盯住问题不放、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坚决杜绝督查“轰轰烈烈”,问题“涛声依旧”。(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区委书记 唐浩然)
为政治生态精准画像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在精准画像上下功夫,探索解决“画什么”“如何画”“如何用”等基础性问题。“画什么”可通过三个层面探索:从村级画起,由基层向中层推进,逐步完成区(开发区、街道)和乡镇政治生态画像;从部门画起,由单位向系统推进,逐步完成市直机关和行业系统政治生态画像;从干部画起,由个体向群体推进,逐步形成地方政治生态整体画像。“怎样画”要用好四种“画笔”:用巡察监督的笔描基础像、用派驻监督的笔描关键像、用暗访监督的笔描抓拍像、用审查调查的笔描透视像。“如何用”要发挥好四个作用:发挥引领引导作用,明确可为不可为的政策法纪边界,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文化;发挥决策参考作用,分析研判反腐败形势,为工作决策、干部选拔提供重要参考;发挥预警纠偏作用,针对画像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靶向治疗,健全内控防范机制;发挥监督监察作用,把政治画像作为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对违纪违法问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湖北省鄂州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严冀钢)
引入质量管理思维
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提升整改质效是发挥巡察作用的核心要义,也是体现巡察目的关键所在,不妨引入质量管理思维,精细化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首先,系统化部署,把好“图纸设计关”。系统梳理反馈意见,找出共性问题中的个性因素,实现“一盘棋”布局,指导基层理清脉络、强化认识。通过动态调整措施、完善制度、评价效果,引导各单位树立主动改、坚持改、长期改的政治自觉。在节奏把握上,既注重强力抓、抓紧改,又坚持“双报告、双公开”后扭住不放。其次,集成化推进,把好“施工管理关”。采取“书记约谈书记”方式,由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分别约谈区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督促做好整改工作。整改措施要全面、精准、可操作,确保全覆盖、无遗漏、不悬空,保证从“照单全收”到“照单全改”。对于确因客观条件限制、短时间内难以整改到位的事项,一方面保证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迅速整改,另一方面严把“闸门”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第三,标准化考核,把好“质量验收关”。坚决防止关门整改、纸上整改、应付整改、虚假整改,围绕各单位解决具体问题、制度完善落实以及推进项目招引、深化改革、优化环境任务完成情况等评价整改效果,将整改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和干部管理,对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工委 朱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