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3期

社论

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更好履行纪检监察职责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解读警惕“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

深度学习监督执纪权必须纯而又纯

学知躬行权力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

理论纵横

坚定不移纠治“四风” 持之以恒改进作风

视点辑览

一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没有变

坚持两点论看待反腐败斗争形势

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永葆改革创新精神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坚持靶向治疗 加大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

推动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专题·《工作规则》解读

导语 ● 扎紧制度笼子 锻造过硬队伍

权威解读 ●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为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牢牢把握监督基本职责

提高问题线索管理和处置的规范化水平

为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奠定坚实基础

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审查调查

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专家视点 ●

让执纪更精准、让监督更有效的重要举措

对“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制度回应

主动严格规范监督执纪权彰显中国特色

图解 ● 一封举报信在纪检监察机关的流转之“旅”

以案说规 ● 关权入笼 严防“灯下黑”

听音频 学党规

一组

七七草杂谈

好夸者死于夸

专稿

“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

“我们都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这种交往应该为君子之交”

四方会谈:亲、清一个都不能少

清风时评

“官油子”该去油腻了

“讲规矩”岂能作为消极办事的“挡箭牌”

形式主义背后往往是“私”字作怪

清风文苑

饮冰室书斋:唯有“饮冰”方解“内热”

从年俗看中国规矩

2018年度好书回顾

知行话题

律人者必先律己

一月观察 

2019年1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律人者必先律己
首页
1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围绕这一话题,我们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3位专家学者,从历史、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

 

  追根溯源

  “律人者必先律己”中的哲学智慧

  牛冠恒(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哲学博士)

  

  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中就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律人者必先律己”反映了中国古代从神本到民本的历史演变。殷商时期,是神学迷信占据统治地位的神本时代。《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认为,上帝或帝是人类的主宰,商王代表上帝统治人间,所以,凡事都要通过巫、祝、史的占卜,向上帝请示,而不重视百姓。不重视百姓,自然也就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以致为所欲为,因此,商纣王至死都不明白他灭亡的原因,仍然坚信:“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周灭商后,周朝统治者一方面从商的覆亡中意识到民众力量之强大,另一方面为了论证其政权的合法性,开始修改商代的天命论和神本思想,于是提出了“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的新命题,意识到仅仅依靠天命和神的庇佑,不足以使政权长久,还必须重视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视民众的力量,这就是周公提倡的“敬德保民”,到春秋时期发展为“重民”或“民本”思潮。

  民本思想的出现,使得执政者在处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时,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论语·颜渊》篇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强调为政者应该率先垂范,能够行得正,立得直,上行下效,就会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律人者必先律己”虽是后世的概括,但与孔子的“正己”思想一脉相承。

  古语有言:“惟无瑕者,可以戮人。”意思是只有自身没有错误如美玉一般洁白无瑕的人,才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过失。明代文人钱琦也曾说:“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

  正己以率下,律人先律己,自古皆然。

 

  刨根问底

  我们党靠什么赢得人民信服?

  张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其身正,不令则行。”律人者必须端正自身,约束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1941年,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皖南部队突围动员时号召大家,“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战斗中,袁国平身中四弹,浑身血肉模糊,为了不拖累大部队突围,他悄悄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践行了他誓死不当俘虏的阵前誓言。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才能令行禁止。正是由于一个个党的干部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刘启耀就是这样的好干部。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主导制定了《节约规约》,要求大家节省经费。1935年初,刘启耀在宁都南部领导游击战争时被敌人打散,与组织失去了联络,被迫在遂川县一带隐蔽,靠讨米度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衣衫褴褛的讨米人的腰间竟藏有一大包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条银圆。刘启耀一边走家串户讨米,一边秘密串连散落在当地的苏区干部。直到成立临时中共江西省委时,刘启耀才将他珍藏了3年的金银拿了出来,作为省委办公费。在场的同志无不对刘启耀敬佩万分。

  古人云:“唯自净者可以净人。”从更高一个层面讲,律人者不仅要自律,更要做到思想上“无暇”,言行上“无疵”,意志上坚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锐减至1万人。在血雨腥风中,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有8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无一人叛党投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忠诚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党的执纪者纯净的政治本色。

  “打铁必须自身硬。”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制定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说到做到,给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作出了示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铁一般的行动,树立了律人必先律己的光辉典范,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

  

  制胜之道

  如何让“打铁的人”成为“铁打的人”?

  田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纪检监察机关是维护党纪国法的纪律部队,这支队伍一旦出现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和信用的损害要比普通党员大得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对纪检监察干部,既授之以权、敬之以誉,又责之以任,制之以法,打造一支“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纪律铁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刀刃向内、清理门户,中央纪委四室原主任魏健、吉林省纪委原副书记邱大明、辽宁省纪委原副书记杨锡怀等,一批违纪违法的害群之马受到严肃查处。他们当中,有的理想信念根基不牢,进入“纪律部队”的动机不纯,投机心理、镀金心理、猎奇心理较重,很容易沦为“被围猎”的对象;有的干部把本属于组织的权力当成罩在自己身上的光环,对监督对象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甚至公权私用、勾兑利益。

  如何让“打铁的人”首先成为“铁打的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要求,经常“打扫庭院,清除害群之马”。十八大之后的5年间,全国纪检系统处分1万余人,组织处理7600余人,谈话函询1.1万人。这些数字表明,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什么“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没有什么“丹书铁券”。魏健、曹立新、朱明国、金道铭等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痛到了骨子里”的忏悔给全国纪检监察干部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警醒。《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把纪委的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以实践成果的制度化回应党内关切和群众期盼。特约监察员列席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积极发挥监督咨询、桥梁纽带作用,打消了外界对于特约监察员是不是“橡皮图章”的疑虑……这套漂亮的“组合拳”,很好地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公众之问。

  虽然我们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攻城容易守城难”,纪检监察机关巩固和发展压倒性胜利的任务不比过去轻松。必须持续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打开手电筒、照亮“灯下黑”,把“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干部队伍建设理念传承发扬下去,永葆纪检监察干部彰善瘅恶、激浊扬清的政治本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