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亮点纷呈、变化深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取得了“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的显著成效。认识因丰富实践而深入,实践因思想发展而多彩,透过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从一些提法要求变化中,可以窥见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发展。
从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到取得压倒性胜利
这次全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表述令人振奋,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历程,从2014年反腐败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处于胶着状态,2016年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2017年“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再到如今取得“压倒性胜利”,形势的变化记录着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记录着这段波澜壮阔、十分不易的反腐征程——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经过多少激烈交锋,反腐败斗争才迎来从量的积累迈向“压倒性”的质变。
压倒性胜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党加强对反腐败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定决心、有力统筹各方,没有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落到实处,没有各级党委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反腐败斗争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压倒性胜利,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与腐败的水火不容,充分体现了反腐败合乎党和人民意愿,“压倒性”最终是从政治上的压倒,是从党心民心上的压倒,全党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积极拥护、鼎力支持,为胜利的取得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压倒性胜利,也意味着反腐败进入新的阶段,新的阶段要有新的策略、新的打法,同时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警觉,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现在的胜利不代表着永远的胜利,决不能鸣金收兵、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唯有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深化标本兼治,才能把来之不易的局面巩固发展下去。
从向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开刀”到从政治建设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化集中整治的成果,是这次全会部署要求的一个亮眼之处。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主要矛盾、抓具体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党抓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面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局面,党中央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面对形式多样的不正之风,着力从嘚瑟到群众眼皮底下、群众意见最大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抓起,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在较短时间取得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的良好开局。
面上的主要矛盾解决之后,深层次的矛盾就凸显出来。在奢靡享乐之风基本刹住后,打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个 “四风”中的顽症顽疾,就势在必行、水到渠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正之风,而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其危害之巨,会梗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使中央一直强调的令行禁止难以落实,使得群众热切期待落空,严重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可谓追梦征途上的一只“拦路虎”。
从易显露的奢靡享乐之风着力,再到站在政治高度,狠纠难分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背后的不敬畏不在乎、不担当不作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群众利益得到及时维护,正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的有力彰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抓主要矛盾、用发展观念看待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
从把纪律挺在前面到把监督挺在前面
此次全会公报在部署今年工作时,首次把“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单列为一项工作任务,再次凸显监督的重要性。
监督,是纪委监委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党的十九大后,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既要依纪对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监督,又要依法对所有公职人员包括非党员行使公权力情况进行监督。强调把监督挺在前面,有利于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涵盖从公务人员到阶下囚的广大空间,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管党治党规律,用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
把纪律挺在前面和把监督挺在前面,本质上是一致的。纪律和法律是监督的“尺子”,监督是让纪律和法律发挥效力的手段。“徒法不足以自行”,通过监督,用纪律和法律衡量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言行,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以严肃执纪执法彰显纪律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党纪国法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秉公用权的“戒尺”。具体到工作思路上,两者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都要求抓住严重违纪违法是从不起眼的“小问题”开始、一步一步失范直至铸成大祸的规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而将深化标本兼治有效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从“两个全覆盖”到“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
解决党和国家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强化自我监督。这次全会上,关于“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的部署,为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指明了着力方向。
巡视、派驻,一个是“利剑”、一个是“探头”,均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的部署,五年多来,巡视和派驻“两个全覆盖”有序推进、日趋深入。2017年上半年,历史上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2015年底,中央纪委设立47家派驻纪检组,监督139家单位,实现了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两个全覆盖”,及时发现、有效解决了一批问题,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内监督实现全覆盖,必然要求国家监察也实现全覆盖。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将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十九大报告明确作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部署。十九大以来,纪律监督重在从严从实,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大步推进,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派驻机构改革再深化,进一步提高派驻监督全覆盖质量;巡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重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四种监督,构建起“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全覆盖”既各自有所侧重,又统筹联动、相互贯通、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道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从纪委工作规则上升为党内法规
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一如既往是中央纪委全会的一项重要部署。
这次全会召开前夕,2018年12月2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把原来中央纪委的工作规则上升为党中央制定的党内法规。由党中央给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既彰显了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党中央对纪检监察队伍一以贯之的严管厚爱。
谁来监督纪委,是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始终关注的问题。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三次全会上又强调严防“灯下黑”,五次全会上要求清理好门户,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确保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年多,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2017年1月中央纪委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是纪检机关主动强化自我约束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严格自律的担当和决心。
实践表明,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监督,管住监督执纪权力,不仅是党内监督全覆盖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有力举措。打铁必须自身硬,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让党和人民信任的队伍,正风肃纪反腐的腰杆才能挺得更直、底气更足。
细读本次全会相关提法变化,无疑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