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成功探源
伟大变革
坚强保障
文物述说
扬帆大潮
迈向复兴
社论
要闻
成功探源
伟大变革
坚强保障
文物述说
扬帆大潮
迈向复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我国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在广东、福建沿海一些地方,出现了大规模的走私贩私、投机诈骗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1982年1月5日,中央纪委对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情况写了一份简报,题为《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这份《信访简报》送到了时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的案头。看了涉及党员干部触目惊心的经济犯罪问题的《简报》后,一向冷静的他勃然大怒,当即将这份《简报》加批语转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我主张要严办几个、杀几个、判刑几个,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
中央领导同志都赞成陈云同志的意见,邓小平同志特别在《简报》上加了八个字:“雷厉风行,抓住不放”。
1月11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政治局常委关于打击严重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批示。同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以下称《紧急通知》),提出对于这个“关系我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全党一定要抓住不放,雷厉风行地加以解决。”
很快,中央纪委专门成立了贯彻中央紧急通知办公室,增设新机构,并从各方面抽调400多名干部参加工作。7月,中央纪委先后派出154名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司局级以上干部,分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充实和加强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办案力量,直接参与大案、要案的调查处理工作。
此后,仅半年时间,就揭露出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倒把诈骗、侵占国家和集体财产等经济犯罪案件共10多万件。案件涉及省级领导干部10多人、地(局)级干部200多人、县级干部1600多人;涉及党员24000多人。
在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陈云同志不断思考着刚刚起步的纪检机关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自身建设方面亟需加强的问题。1982年9月,他在党的十二大上再次当选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在准备随后召开的中央纪委一次全会讲话时,他写了一份提纲,就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提出三条意见:
1.过去三年多纪检工作,有些成绩,但执政党的纪检部门,任务还非常重。
2.必须把各级纪检部门建立和加强。
3.纪委的干部,必须有坚强的党性,必须有一股正气。不是要那些过去“四人帮”提出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那样的人。不是的,我们决不要这种人。但是必须是正派人,坚持党性与一切违反党纪的人和事敢于斗争的人。
1982年9月13日,陈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央纪委和各级纪委今后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协助中央和各级党委,切实抓紧抓好党风整顿。县以上单位的党委,没有建立纪律检查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有些还要加强。没有纪检组织的地方,应有专职的纪检干部。
1983年3月,中央纪委根据陈云同志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关于健全党的纪律检查系统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经过各级党委和纪委的共同努力,一支政治过硬的纪检干部队伍逐步形成。截至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地方和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纪检机构,专职纪检干部达25万多人,为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方正出版社《陈云与中央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