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学习体会
特别关注Ⅰ巡视利剑再出鞘 不忘初心又出发
一得之见
调查研究
半月杂谈
清风时评
燕阁观察
两个责任
广角
卫士风采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军博革命文物:军史的亮点 精神的光芒
社论
学习体会
特别关注Ⅰ巡视利剑再出鞘 不忘初心又出发
一得之见
调查研究
半月杂谈
清风时评
燕阁观察
两个责任
广角
卫士风采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军博革命文物:军史的亮点 精神的光芒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教师向安徽池州贵池区政府官方微信咨询问题,却收到“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等神回复。另一网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政府官网的区长信箱留言,咨询“五一”期间为什么只安排公安局植树,竟被回复“如果对此有不满,建议另谋高就”。如此新式“雷语”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如何利用新媒体与群众顺畅沟通,更好服务社会,实乃当下一现实课题。
过去面对面的交互模式下,一些党员干部的“雷言雷语”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哗然。这个过程中,干部的雷人言语毕竟还要经过舆论的批评才传播到人们耳中,群众从中感受的主要还是监督的正能量。与此相比,当下党员干部通过官网、官微、政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发表的不当言论,产生的不良影响更甚。因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时代,线上交往成为党员干部与群众交往的常态,双方网络交流的状态成为反映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如果借助网络平台使双方对话更便捷、理性、专业,能极大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方便服务群众,干群之间互相依存的“鱼水关系”将得以巩固发展。反之,如果党员干部不能发挥网络沟通的优势,在网上说话任性恣意,“雷语”不断,则网络言论存在的非瞬时性和强传播性,会使干群之间的隔离、冷漠、不相融状况加剧,可能蜕变为“油水关系”,甚至发展成势不两立的“水火关系”。因此,身处信息时代,党员干部线下要好好“说话”,线上更要学会好好“说话”。
党员干部不好好“说话”之原因不外有二,一是不想好好说话,二是不会好好说话,前者是意识、态度问题,后者是能力、方法问题。
言为心声,心正言才顺。一些党员干部不想对群众好好“说话”,本质上是宗旨意识和作风出了问题。他们缺乏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没有真正领会权力来自人民,不懂得履行政府职能在“组织、管理、调控”等之外,还需学会“服务、指导、协商”。不想好好“说话”的党员干部,或者官腔官调满嘴大话、套话、空话,或者平庸不堪、流里流气不时说些假话、狠话、太极话。他们心里无责任,目中无百姓,习惯任性妄为、敷衍推诿,与党的宗旨相背离,严重伤害群众感情。
不会好好“说话”,还有业务能力、公共话语表达能力不足的因素。业务能力不足者,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对工作如何开展糊里糊涂,日常工作因循旧例、机械僵化,一旦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既无虚心请教之胸怀,亦无研究创新之水平,只会推诿逃避,自然表现得手忙脚乱、言语无端。还有的不懂网络新平台,不会网络新技术,如有的政府公众号、信箱等设置自动回复,但因为智能识别不到位,对问题回复得牛头不对马嘴,屡遭诟病,甚至好心办坏事;有的党员干部不知道网络回复的私聊功能、@功能、搜索功能等,在网络平台上私话公开说、张冠李戴说、前言不同后语说,往往被细心网民抓住把柄。公共话语表达能力不足者,无法很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新生事物,不讲真话,不重实据,随意下结论,不尊重对话的群众,无法做到实在真诚、有理有节,很容易冲动妄言、强词夺理,甚至色厉内荏,往往带来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
让更多党员干部学会在线上“好好说话”,既要抓思想与纪律问题,也要推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硬性矫正、柔性引导双管齐下,使政务新媒体更好地发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江苏 李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