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学习体会
特别关注Ⅰ巡视利剑再出鞘 不忘初心又出发
一得之见
调查研究
半月杂谈
清风时评
燕阁观察
两个责任
广角
卫士风采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军博革命文物:军史的亮点 精神的光芒
社论
学习体会
特别关注Ⅰ巡视利剑再出鞘 不忘初心又出发
一得之见
调查研究
半月杂谈
清风时评
燕阁观察
两个责任
广角
卫士风采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军博革命文物:军史的亮点 精神的光芒
系列述评之五
有效发挥政治“显微镜”“探照灯”作用
本刊记者 郭惠芳
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有效发挥政治“显微镜”“探照灯”作用
巡视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既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关键在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巡视工作,要“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坚决清除党内政治隐患,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的目标,对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实践证明,巡视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更加突出政治属性,充分发挥政治“显微镜”和政治“探照灯”作用,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政治上发现问题,从思想上查找根源,全面透视被巡视党组织的政治生态,切实履行政治生态“护林员”的政治责任,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着力查找“七个有之”问题,以及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揭示一些地方和领域政治生态恶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盛行等突出问题,推动查处一批违反政治纪律的典型案件;坚持以政治导向“链接”问题导向,着力找出政治生活欠账多、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落实不力的“肠梗阻型”党组织,以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够严明的风险点,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关节点,党内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的问题源;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发现和推动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阵地管理风险和政治安全隐患,等等。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既找“症状”,又挖“病因”,巡视画好“政治画像”,为净化政治生态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发挥了巡视震慑、遏制、治本作用,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加强党的建设,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情况看,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巡视发现,党内政治生态仍然存在突出问题,有的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有的“选人用人问题比较突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仍有市场”,有的“党建弱化问题仍然存在,党建基础不够扎实,不遵循党章党规办事现象时有发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政治生态出现问题,必然导致党的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深化政治巡视,就要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政治巡视的根本政治任务,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本轮反馈情况显示,被巡视党组织在“两个维护”上均不同程度存在“温差”“落差”“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巡视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以贯之,通过查找政治偏差,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坚决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作斗争,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推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强大动力。作为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在本轮巡视反馈中,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依然较高,说明修复政治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巡视要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对照“七个有之”、“五个必须”,注重发现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深刻把握“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在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政治生态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紧盯选人用人情况,坚决整治跑官要官、裙带关系、干部日常监管不严不实等问题,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但选人用人问题仍是本轮巡视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显然与要求不符合。巡视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从源头上净化政治生态。
坚持“破”“立”并举,净化作风纪律环境。对于一个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而言,作风建设是晴雨表,腐败问题是污染源。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巡视必须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始终高度重视腐败作风问题,重点盯住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防止作风和腐败问题造成政治生态的“水土流失”甚至导致“荒漠化”。
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实现根本性好转仍需时日,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巡视利剑作用必将继续彰显,党内政治生活必将回归严肃认真的本来面貌,党内政治生态终将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