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对“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简称“海晏河清燕耳尊”。
这是清朝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皇室御用陈设瓷器,高31.2厘米,口径24.8厘米,通体施霁蓝釉,呈宝石般深蓝色,胫部凸雕莲瓣纹、莲实和连珠纹,并施以粉彩;腹部颈肩部金彩绘缠枝牡丹纹、蕉叶纹和如意云纹;颈肩部堆贴对称白釉海燕形双耳,器里施白釉;外底白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海晏河清燕耳尊的工艺水平非常高超,烧制、着色、上釉等方面都达到了官窑瓷器前所未有的高度,恢宏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相辉映,充分展示了瑰丽灿烂的中国瓷器艺术,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堪称镇馆之宝,弥足珍贵。
海晏河清燕耳尊的由来,与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有直接的关系。这还要从乾隆皇帝修建圆明园的海晏堂说起……
清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年年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海晏堂在圆明园的长春园里,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宫殿。“海晏”一词取自唐朝郑锡的《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意为黄河水清,沧海波平,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这座建筑取名“海晏堂”,表达着清王朝对太平盛世景象的向往。
海晏堂建成后,乾隆皇帝非常高兴。他下旨,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两件瓷尊,摆放于海晏堂内。为了与海晏堂这座建筑相配,乾隆皇帝还亲自参与了瓷尊的设计,并派督窑官前往景德镇亲自督造。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不敢懈怠,经过日夜劳作,精心烧制和无数次失败后,两件巧夺天工的“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横空出世,并在乾隆皇帝五十大寿之日,由景德镇御窑厂进献给他,乾隆大悦。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有纹必有意。这对海晏河清燕耳尊,霁蓝色釉象征河清,“燕”谐音“晏”,双燕施白色釉,其雕塑造型蓬勃展翅、飞舞轻盈、尾剪春风,象征吉祥,“海燕”谐音“海晏”,故这对海晏河清燕耳尊寓意海晏河清,表达出四海承平、繁荣盛世的愿望,被摆放于海晏堂陈设,二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有吉祥寓意,寄托着乾隆皇帝海晏河清的梦想。
然而,存放于海晏堂的海晏河清燕耳尊并没有为大清王朝带来四海升平的好运。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咸丰皇帝以到承德木兰围场打猎为由,仓皇逃往热河。圆明园里收藏的百万余件文物或被抢劫,或被砸毁,或随着英法联军放的大火葬身火海。然而,海晏堂里陈放的这对海晏河清燕耳尊,却奇迹般保存下来。
20世纪初,慈禧太后不顾国库空虚,在仪銮殿旧址上,耗费白银五百多万两,修建了与乾隆时期的圆明园海晏堂极其类似的两层洋楼,取名“海晏堂”,专作接见、宴请外国女宾之所。同时,劫后余生的海晏河清燕耳尊也被移至此堂。
后来“海晏堂”被拆除,这对海晏河清燕耳尊辗转流落民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民间发现了这对海晏河清燕耳尊,于是将他们买了回来。现在,这两件镇馆之宝均在国家博物馆中展出,一件陈列于《古代中国》展,另一件陈列于《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两件弥足珍贵的国宝,虽历经劫难和沧桑,最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购收藏,且保存完好,实属不易。这对已有250多年历史的海晏河清燕耳尊,除金彩稍有剥釉,色彩仍耀眼夺目,富贵端庄,超凡脱俗,不仅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高超的制瓷工艺,还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自清乾隆以来,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沧桑。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