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8期

社论

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重要论述摘录

理论纵横

学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为抵御风险战胜困难提供根本保证

锚定强化政治监督的着力点

学有所悟

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专题 群雁高飞看头雁 政治生态抓“关键”

群雁高飞看头雁 政治生态抓“关键”

● 抓“关键” ●

正本清源才能山清水秀

政治生态建设重在“关键少数”

评论:“关键少数”的担当是关键

● 严纪律 ●

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科学研判党内政治生态 当好“护林员”

● 立政德 ●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讲政德: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必修课

专家视点: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政德

● 清除“两面人” ●

从政治上认清和解决“七个有之”问题

给政治上的“两面人”画像

评论:对党忠诚才能表里如一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见人见事见思想 真枪实弹有质量

抓重点敲警钟 《提醒函》添“辣味”

把握“森林”生态 开展“靶向治疗”

特别关注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 本刊观察 ●

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既折腾基层又败坏作风

牢记宗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羁绊摆脱贫困进程

给歪风具象 向问题开刀

● “四风”监督哨 ●

扶贫措施假大空虚 官僚主义害人害己

遇火灾都不去救 被通报仍不整改

一得之见

一组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对监察权有效监督制约将使监委更具权威

忻州:严格落实调查措施“宽打窄用”要求

清风时评

切实纠正简单“分果果”式扶贫

政商关系“亲”且“清”,履职和监督都不能少

文字“搬运工”受罚,这记重锤敲得好

摆脱形式主义必须做到“心中有民”

卫士风采

雪域丹心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标题新闻

地方简讯

文史经纬

故事精讲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古语今悟 ●“读书博观”小议

说文解字 ●“御”:夙夜在公的使命

读史偶得识得破与忍得过

悦读·书香

科学社会主义的必读经典

 
本刊观察之四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羁绊摆脱贫困进程——
严明纪律扫清脱贫攻坚“拦路虎”
本刊记者 马直辰
首页
1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今年是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尤需在查处“四风”问题上寸步不让,严肃处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决胜阶段更要警惕“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工作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中仍存在形式主义问题,除常见的“数字脱贫”“层层加码”“文山会海”之外,还有一些新表现值得关注:

  巧立名目,借扶贫拉项目搞融资。一些地方借脱贫攻坚之名大举借债、变相融资,什么项目都往脱贫攻坚上靠,经济没搞起来不说,脱贫攻坚重大任务彻底流于形式,成了地方争资源争项目的“马甲”“外罩”。比如湖北省潜江市某村支书利用总投资72.5万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项目工程机会,伪造招投标文件,将申请的54.8万元贫困项目资金违规支付给投标公司。

  预算抵现,搞“算账式”脱贫。有的地方把年初的预期收入当成年终的实际收入,让贫困户提前一年理论上脱了贫;有的地方把农作物等没变成商品的产品收入折抵为现金收入,贫困户粮还没卖出、钱还没到手就“被脱贫”了。比如湖北省武穴市某村贫困户孙某本计划经营养鸡养猪增收,可该村为在脱贫验收中提前完成任务,虚报孙某当年收入8018元,让孙某还没开始养鸡养猪就提前“脱贫”了。

  垒大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有的地方不重实质重面子,搞劳民伤财、浮华无效的工程,“领着群众干,只为做给领导看”。比如青海省化隆县动用财政资金,将部分贫困户“整体安置”到商业住宅小区,美其名曰改善居住条件;再如陕西省眉县某村用“民生工程”的幌子,举债近200万元建了一座阔气的村委会办公大楼,形象出来了,困难群众的后续生活却难有着落。

  “三多”让书记无暇开展扶贫工作。会议多、填表多、检查多本是扶贫领域的老问题,如今有了新表现,比如有地方县级扶贫档案材料就有4类21种,乡级还要更多4种;有的县一天内接待了国家、省里、部门、市里4个检查组和调研组,应接不暇;有的地方扶贫档案一式3份必须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不得出错、不得涂改,书记应付这些书书、记记没时间扶贫。

  “只顾装给领导看,不管百姓怎么办”,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侵害贫困群众利益。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不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不仅会延误如期脱贫目标的实现,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也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降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严防“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

  挖出扭曲的政绩观这一重要“病根”

  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成因复杂,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政绩观错位致使动形式主义歪脑筋胡乱作为。脱贫攻坚,既是中央高度重视的政绩考核重要指标,又有其工作的现实困难性,在考核权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些干部一心只想“保官帽”或者“捞官帽”,政绩观发生错位,于是冒出了不少形式主义的“伎俩”:或掩人耳目企图蒙混过关,比如2017年5月的扶贫工作省际交叉考核中,河南省郑州市某县为提升考核效果,让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替贫困户回答相关问题;或大干快上脱离实际“造富”,比如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毛庄村党支部书记段朝新不顾当地实际情况,挪用扶贫开发相关资金49.6万元建设食用菌基地,结果沦为“摆设”,村民们的收入状况并未改善。这些欺上瞒下的“小动作”,实质上是想以最小的工作付出,捞取个人最大政治回报。

  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致使懒政怠政只做表面文章。脱贫攻坚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协调各个领域、地域、层级的干部形成合力。如果各个主体不能切实履行责任,而是甘当“过路神仙”,流于“指手画脚”,执行“驾轻就熟”,变层层传导压力为层层推卸责任,最后必然是人人“甩手掌柜”、个个形式主义。2016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干部邹善勇,在负责实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扶贫项目中,未能负责到底,只顾快快花钱采购,不及时组织人员清点验收,致使49万株苗木少了16万株,数量严重不足,流失资金6.8万余元。跑好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就要攥紧“接力棒”不到终点不松手,而不是跑跑停停,或是中途试图把“棒子”转手他人。

  监管缺失、纪律松弛为形式主义的滋长提供温床。优良的作风离不开从严监督、从严执纪,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监督管理、纪律约束就必须延伸到哪里。如果盯得不紧、看得不严、治得不力,就会出现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现象。2016年5月至8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干部郑德戈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工程项目过程中疏于日常监管,使得该局技术人员现场验收流于形式,漏过了施工不达标、工程量虚增等问题。监管上松一寸,不良风气就会冒出一尺,只有各个环节都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形式主义才会被关进“笼子”中。

  监督执纪问责全面发力

  为保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央纪委将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这其中,将重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妨害政策落地、延误脱贫进程的形式主义等问题,严肃监督执纪问责,牢牢把纪律挺在前面。

  重拳出击,严查快办。作风背后是纪律问题,对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近期,四川、山东、湖北、海南、广西等地纪委多次专题通报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有力释放了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的零容忍态度。

  强化监督,深挖细查。发现问题是形成震慑的第一步,各地各部门广泛拓展监督渠道,让扶贫领域形式主义无处可逃。福建省纪委在全省开展入户访查,查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搞变通走过场等形式主义问题线索,全省已入户144876户、访查贫困人口425488人,通过访查发现问题线索1605件。坚决治理形式主义,决不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要深挖细查,严肃处理。

  严肃问责,强化担当。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被究。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党委、政府、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严肃问责追究,确保中央脱贫攻坚政令畅通、政策落实到位。2017年12月24日,河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对张家口市及蔚县、康保县扶贫领域“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力”“作风不深入不扎实”等突出问题的责任追究情况,公开问责13人,其中张家口市委书记、市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分别受到处理并被全省通报;蔚县、康保县县委书记、县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除康保县县长外其余3人均被摘去乌纱帽。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以严肃问责倒逼党员干部改正作风、切实履责,是整治形式主义的关键一招。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兑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仅剩不到三年时间,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老大难”,更需要紧紧盯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以铁的纪律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