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5期

社论

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壮丽篇章

要闻辑览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赵乐际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杨晓渡同志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答记者问

特稿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专访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

理论纵横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四重意义

深刻理解党章修改和宪法修改的时代背景

两会专题

向着伟大复兴坚毅前行

不忘初心再出发 忠诚履职勇担当

监委主任们给两会带来了什么

改革,不是简单的职能叠加

以真实反腐数据印证生动改革实践

做好“三个转变”,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监察决不止于查处

监察全覆盖本身就是震慑

以责任行使权力,用担当诠释忠诚

● 两会视点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增强民生“三感”

为加强党对反腐败的领导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彰显“四个自信”

成立国家监委与人民意愿高度契合

机构改革必将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决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新时代的拦路虎

夯实党支部这个重要基础

两会声音

清风时评

监察委员会体现的是党和人民的监督

“打铁的人”首先要成为“铁打的人”

监督“官员”者,自有人监督 盘和林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提高惩治腐败效能

特别关注 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

● 微调研 ●

40家海参鲍鱼馆去哪儿了

脱贫攻坚当严防“脱实向虚”

● 基层走笔 ●

百姓信任不能代替组织监督

过年与规矩

卫士风采

“熟人”面前的坚守

评论:“老纪检”“新监察”都要做合格答卷人

文史经纬

古语今悟 ●“读书读心”小议

说文解字 ●“一”:文明肇始的传说

鉴史话廉中国历史上的“六廉”思想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彰显“四个自信”
本刊记者 李靔
首页
1

  审议表决监察法草案、选举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国两会开幕以来,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大家普遍认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历史传统、又适应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道路,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这既包括党的自我监督,又包括对国家机关的监督。如何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可以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与会代表委员们看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体现的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解党和国家自我监督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非凡智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练就“绝世武功”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一次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大家认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发源于对党和国家监督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形成了科学完备的体系,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过程中,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虽然改革点多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对改革的顺利推进始终充满信心。”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代表表示。

  政治自信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内在动力。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来说,坚定政治自信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党中央对改革目的的鲜明宣示以及对改革的坚强领导。党中央多次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这是我们旗帜鲜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改革实践中,正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各级党委当好“施工队长”,改革才能步调一致、蹄疾步稳。以山东省为例,2个多月就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挂牌任务,在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陈辐宽代表看来,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的中国速度。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经受了新的工作岗位历练而感慨良多的,还有不久前当选为贵州省监委主任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夏红民代表。监察委员会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而是在党统一领导下,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监察委员会是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工作机构,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这是我们党首创的制度设计,全世界没有第二家!”他自豪地说,我们党在着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中没有照抄照搬西方监督模式,而是作出了符合党情国情的创制性制度安排,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完善,是制度自信的体现,为“中国特色”增添了新的光辉注脚。

  “中国特色”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之中。中国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贾平凹代表谈到,“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几千年一直没有间断过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原因,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次监察体制改革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制度文化,是对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一种借鉴。从秦朝开始,我国确立了监察御史制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

  不唯如此,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还有着丰富的实践底蕴,它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特别是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体现着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坚持、深化和拓展。在采访中,许多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把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积累的党内监督的丰厚经验拓展到国家监察层面,是党心民心所向,也为我们在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人不自信,谁人信之。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自信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委员对记者说,接下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进入深水区,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还要向纵深推进的任务要求,必须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向全世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