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表春天,四季循环不止,所以叫做“一元复始”
“元”字的甲骨文写作,也写作,商周之际的青铜器铭文还写作,它是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有胳膊有腿,并突出了人的头部。我国最早的辞典《尔雅》解释:“元,首也”,所以,“元”是一个象形字,本义就是指人的头。
“元”字由“头”的本义,引申出“第一”“开始”“最重要的”等意义,例如《左传·襄公九年》记载:“元,体之长(zhǎng)也”。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习惯称呼国家领导人为元首、最高军衔为元帅、第一年为元年、新年第一天为元旦。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采用了公历,仍然把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而把农历的新年改为春节。
过了冬至不久就是元旦,白天变得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阳气开始生发,万物萌动,焕然一新,春天的脚步悄悄地来临,人们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来形容这个时节。
“一元复始”出自《易经》的第一句话:“乾,元亨利贞。”“乾”指的是天象,天象四季运行,永不止息,刚健有为,化育万物,古代的君子效法天象以自勉,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元亨利贞”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不止,“元”代表春天,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所以叫作“一元复始”。
自古以来,“元”就是受人喜爱的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汉武帝的其他年号是“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等。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史称“开元盛世”。到了十三世纪,中国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八年,接受刘秉忠的建议,将蒙古改名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这就是元朝国号的由来。忽必烈在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今北京城)从此正式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可是近代曾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无数的志士仁人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与牺牲。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哲学家冯友兰写了著名的“贞元六书”。作者认为,正如天道循环、周而复始,国家的气运也有“元亨利贞”四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最低谷的“贞”的阶段,“贞”下必然起“元”,冬天必将过去,祖国的春天也必将到来。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全民抗战是民族觉醒和复兴的前夜,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春天。这种“贞下起元”的哲学,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鼓励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