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24期

社论

锲而不舍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深刻认识新时代 科学把握新时代

专题  学习新党章 践行新要求

学习新党章 践行新要求

● 专家观点 ●

统一全党意志奋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

● 体悟思考 ●

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

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

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合格”二字重千钧

特别关注一  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

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

湖北: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重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福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往深里挖细处掘

北京:巡视巡察利剑愈显锋芒

湖南:用事实击碎反腐节奏放缓的幻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谈举措、见行动

特别关注二  化改革蓝图为生动实践

化改革蓝图为生动实践

● 改革进行时 ●

江西:务实高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山东济宁:抓早抓细做好各项工作

● 对话“施工队长” ●

扎实有序推进改革

时间再紧也不能降低施工质量

● 连线“能工巧匠” ●

确保谈心谈话有实效

以高标准保障高质量

● 先试地区这样做 ●

山西太原: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学原文悟原理

● 重要提法探究 ●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小测试

答案 

● 答问解惑 ●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何理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为何写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部分?

党的建设为什么把着力点放在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释放什么信号?

● 一词之变 ●

“从严治党”深化为“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从同“违法犯罪”行为到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从“必须受到追究”到“必须问责”

征文选登

“新论断”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须更注重公平性

燕阁观察

向作风顽疾开刀

第14个国际反腐败日新观察

清风时评

抓落实既要雷厉风行又要久久为功

警惕“痕迹形式主义”

别让影响力跑偏脱轨

让纪律教育唤醒敬畏之心

基层正风反腐

唐山严惩“村霸”维护群众利益的调查

除“污泥浊水” 育“青山绿水” 

“四风”监督哨

一年招待181次 班子集体受处分

贪财收礼17万 接待必抽中华烟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文化传承

● 总书记用典摘读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古语今悟 ●“读书之心”小议

● 说文解字 ●“恒”:长久如日月

● 家训品读 ● 蔡新示族人:笃操持 不矜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谷文国
首页
1

  儒法并用,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只有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因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但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

  ——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处】《论语·为政》。

  【原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释义】 孔子说,在国家治理中,如果用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法来规范人民,那么他们虽然也能免于犯罪,但会丧失羞耻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乐来规范人民,那么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且乐于改过迁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言,意在强调德法并重,发挥思想教育的基础作用。

  【阐释】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关于如何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孔子十分推崇德政,他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凸显了德政在国家治理中的中心地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反对“不教而诛”。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掌管国家司法。当时有一件父子互相诉讼的案件,孔子既不审理,也不判决,而是将父子一同关在监狱,促其自我反省。后来做父亲的想通了,请求孔子不要再判决了,于是孔子便将父子二人释放。季桓子对孔子的做法不满,孔子知道后说,治理国家必定要先施行礼乐教化而后才辅以刑罚。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以道德移风易俗,身体力行,如果有不从的,再通过贤德之士予以劝勉,若还有顽固之人不服教化,就施以刑罚,如此,百姓就自然知道是非取舍。

  古人说,“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只有重视思想道德教化,唤起人们内心的羞耻感才是最根本的。对从政者来说,如果能常听劝导,时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且常存敬畏之心、知耻之心,才会廉洁自律,行有所止。

  战国之际,田稷曾任齐宣王宰相,他把收受门吏的百镒黄金孝敬母亲。他母亲说,你做宰相三年,俸禄不当有如此之多,你是怎么得到的?田稷就老实说了黄金的来路。其母道: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随便收受他人东西,不合道义之事,不入于心。当今齐王任命你作高官,并给予优厚俸禄,你的所作所为应该报答齐王,而你却背道而行,为臣不忠,为子不孝,不义之财,我不会要的。田稷羞愧而出,将所受财物一一退还,并主动向齐王认罪。齐王见他能知错就改,便赦免了他。田母因教子有方,深明大义,受到了齐王的嘉奖。

  儒家推崇“为政以德”,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政令和刑罚在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孔子也强调要“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只有兼用礼法,宽猛相济,才能最终实现政治的清明和美。然而,儒法并用也有其内在先后的顺序,简言之,就是儒先法后,也可以说礼先刑后。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意思是,在国家治理中,要把礼乐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提倡以礼治国。如果礼乐不兴,政事必然无道,刑罚就难以公平允当,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儒家的这些社会治理思想,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以及“两学一做”等,目的就在于唤起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道德意识、纪律意识,让党员干部明道德、守底线。与此同时,反腐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思想教育和惩治并用,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