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24期

社论

锲而不舍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深刻认识新时代 科学把握新时代

专题  学习新党章 践行新要求

学习新党章 践行新要求

● 专家观点 ●

统一全党意志奋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

● 体悟思考 ●

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

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

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合格”二字重千钧

特别关注一  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

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

湖北: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重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福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往深里挖细处掘

北京:巡视巡察利剑愈显锋芒

湖南:用事实击碎反腐节奏放缓的幻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谈举措、见行动

特别关注二  化改革蓝图为生动实践

化改革蓝图为生动实践

● 改革进行时 ●

江西:务实高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山东济宁:抓早抓细做好各项工作

● 对话“施工队长” ●

扎实有序推进改革

时间再紧也不能降低施工质量

● 连线“能工巧匠” ●

确保谈心谈话有实效

以高标准保障高质量

● 先试地区这样做 ●

山西太原: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学原文悟原理

● 重要提法探究 ●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小测试

答案 

● 答问解惑 ●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何理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为何写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部分?

党的建设为什么把着力点放在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释放什么信号?

● 一词之变 ●

“从严治党”深化为“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从同“违法犯罪”行为到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从“必须受到追究”到“必须问责”

征文选登

“新论断”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须更注重公平性

燕阁观察

向作风顽疾开刀

第14个国际反腐败日新观察

清风时评

抓落实既要雷厉风行又要久久为功

警惕“痕迹形式主义”

别让影响力跑偏脱轨

让纪律教育唤醒敬畏之心

基层正风反腐

唐山严惩“村霸”维护群众利益的调查

除“污泥浊水” 育“青山绿水” 

“四风”监督哨

一年招待181次 班子集体受处分

贪财收礼17万 接待必抽中华烟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文化传承

● 总书记用典摘读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古语今悟 ●“读书之心”小议

● 说文解字 ●“恒”:长久如日月

● 家训品读 ● 蔡新示族人:笃操持 不矜张

 
深刻认识新时代 科学把握新时代
包心鉴
首页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抽象的概念认定,更不是凭空的主观臆断,而是依据我们党的创新性贡献和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十九大报告用一个“决胜期”、一个“历史交汇期”、两个“发展阶段”的三个时间节点,绘制了一幅气势恢宏、前景壮美的发展蓝图,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践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对党及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凝练党的指导思想、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确定党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上,我国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时代和实践将这一重大课题历史性地提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定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结论。新时代,既是基本尺度,以此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总结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凝练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又是战斗号角,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懈奋斗、不断前进。

  第一,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三个意味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第一个意味着”,从历史维度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轨迹,新中国成立后着重解决了使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问题,为中华民族富起来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着重从总体上基本解决了使中华民族富起来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担当历史使命,经过五年砥砺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起点上。“第二个意味着”,从理论维度讲的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和前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三个意味着”,从实践维度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设定的发展路径和辉煌成就,在实践上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建立在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抽象的概念认定,更不是凭空的主观臆断,而是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性贡献和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作出的科学结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稳步前进,从而使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伟大变革。正是这些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

  第三,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判断,是新时代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仅表现为物质的、文化的需要,而且表现为政治的、社会的、生态的需要,期待从社会全面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权利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不平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发展不平衡等等;所谓不充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制度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活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功能还未得到充分整合、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全体系还未得到充分保障等等。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充分到充分,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和发展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新时代、新目标、新阶段、新任务,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用一个“决胜期”、一个“历史交汇期”、两个“发展阶段”这三个时间节点,对新时代这一关键发展时期进行精心谋划,绘制了一幅气势恢宏、前景壮美的发展蓝图,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践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已经开启,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以昂扬斗志进行伟大斗争。伟大斗争,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通向新时代目标途中,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葆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它着眼于“怎么干”,主要回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有矛盾就有斗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斗争中历练、在斗争中成长。当前我们面临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进行好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既要精神昂扬,又要本领高强,才能指导和领导好伟大斗争,提高驾驭伟大斗争的本领和艺术,提升进行伟大斗争的效果,避免在伟大斗争进程中出现颠覆性错误。

  以高度自觉建设伟大工程。伟大工程是我们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证。建设伟大工程,着眼于“什么样的人领着干”,要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领导力量”的问题。历史已经且必将继续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过硬。这就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继续保持从严从紧从实的战略定力,采取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思路举措,刮骨疗毒、清障破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坚定的自信推进伟大事业。伟大事业是我们达到目标的途径。推进伟大事业,强调的是前进的旗帜、方向和道路,具有举旗定向作用,它着眼于“干什么”,主要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党就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实干托起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强调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具有目标引领作用,它着眼于“干成什么”,主要回答“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这个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我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但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