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提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将“美丽”列入界定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的内涵,完善了壮丽蓝图。这一丰富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就历史必然性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根据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求,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解决物质匮乏、提升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等迫切问题的现实考量。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并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对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至此,“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发展惠及人民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要求,越来越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方面。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中加入“美丽”,与生态建设相对应,使现代化建设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好对接,这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第一个百年”历史节点,顺应国际国内大势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生态文明质量的必然要求。
就现实紧迫性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民生期许来看,生态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变得越来越迫切。“美丽”两个字的增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有利于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我们向往的现代化生活图景,如今,“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透过奋斗目标的丰富拓展精彩呈现。我们坚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描述的“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美好未来,必将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推进而变成现实。(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