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要闻
专题 喜迎十九大 迈向新征程
● 从变化看成效 ●
● 地方亮点集萃 ●
我看这五年
特别关注
燕阁观察
实践探索
书记说纪
广角
文化传承
● 习近平用典摘读 ●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 古语今悟 ●“担当”小议
● 楹联中的家风 ●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要闻
专题 喜迎十九大 迈向新征程
● 从变化看成效 ●
● 地方亮点集萃 ●
我看这五年
特别关注
燕阁观察
实践探索
书记说纪
广角
文化传承
● 习近平用典摘读 ●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 古语今悟 ●“担当”小议
● 楹联中的家风 ●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到党的建设全局中去谋划和定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落细落小、分类诊治,又着眼全局,点面结合、综合施治,不断增强管党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维护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省委带头示范,层层压实“护林”责任
今年7月18日,新任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把调研首站选在了省纪委,既是带头落实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委工作,也向全省释放出压实责任维护政治生态的信号。
5年来,贵州历任省委主要领导都切实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紧跟中央步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方向不偏不倚。在工作定位、谋划和推动上,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出台《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常态开展预防提醒、询问示警、纠错诫勉、问责处分四类谈话,推动管党治党经常化、全覆盖,保护好“森林”生态。
2015年8月13日,贵州新闻联播头条新闻震动了全省党员干部:画面中,一边坐的是省委和省纪委主要领导,一边坐的是被约谈的省管干部,约谈内容是“根据巡视、信访举报等了解掌握的问题线索,要求实事求是地把反映的问题讲清楚。”
“我这次谈的两个省管干部,不光是红红脸、出出汗,他们还流下了眼泪。”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谈道,要层层传导责任,对下一级要传导责任、传导压力,下级对上级负责,大家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这样责任就抓起来了。
——围绕“为什么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怎样负好责、如何问责”构建责任体系、制定责任清单,并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省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履行好领导责任,又要担负起示范责任,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通过以上率下,推动全省逐级约谈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同志,强化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扛起管党治党责任。
——通过深化政治巡视,使各级党组织认清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促进责任担当。十一届省委分9轮完成对266个地方和单位的巡视,实现了巡视全覆盖。对80个地方和部门开展了“回头看”,对18个市(州)、县开展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保持韧劲、巩固成果。把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情况作为巡视重点,着力发现问题,让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党组织警醒起来,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推动了管党治党责任的落实。
牵不住履责的“牛鼻子”,就要挨问责的“硬板子”。贵州省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对因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或单位,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2014年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对141个党委(党组)、5个纪委(纪检组)和1951名党员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倒逼各级党组织把责任真正担起来。
精准研判、精细管理,治“病树”正“歪树”
“对‘歪树’绝不能视而不见,对‘病树’绝不能掉以轻心,对‘烂树’绝不能心慈手软。”
今年9月12日,贵州省纪委会议室里,省纪委监察厅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听取安顺市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汇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夏红民在省纪委其他班子成员分析点评后进行了总结点评。
这样的分析研判会,之前已开了8次。省纪委常委会逐一听取全省9个市(州)纪委、贵安新区纪工委履职情况和对本地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汇报,目的是把各地的情况弄清楚,从而把全省政治生态研判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举措,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有效地维护全省良好政治生态。
“‘七个有之’在有的地方有声有形有影,你们发现了吗?制止了吗?查处了吗?”分析研判会上,“火药味”十足,各地政治生态中的问题被一一“画像”、“解剖”。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政治生态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
“直指问题、直戳痛点,一针见血。开‘药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关市(州)表示,通过分析研判,做到了心中有底、心中有责、心中有策,将重新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聚焦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省纪委常委会还定期分析研判全省纪检信访举报、执纪审查等情况,从数据、案例中实时把握政治生态发展的趋势,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维护全省良好政治生态。
积极推动执纪理念、路径和方式转型升级,贵州省坚持挺纪在前,治“病树”、正“歪树”,做到层层设防、级级阻挡,保护了“森林”生态。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既注重日常,又紧盯年节假期,节前下发通知提醒警示,节中集中力量开展检查,节后迅速核实查处;既盯住老问题不放,也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17731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其中党纪政纪处分5719人;省纪委共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批107起。
——积极用好第一种形态。对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梳理出适宜通过谈话处置的问题和对象,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层层逐件逐人开展约谈,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仅今年前8个月,全省就约谈厅局级干部190人次,县处级干部6966人次。
——注重执纪的政治性。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把线索处置、执纪审查放在大局中思考和处置,综合考虑干部的问题性质、认错态度、现实表现等因素,依规依纪恰当处理。审查中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和政策的感化教育作用,让审查对象学习党章,对照入党志愿书,选择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仅2016年,全省就有 4492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清问题。
保持惩治高压拔“烂树”,综合施治净化政治生态
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贵州省纪检机关在注重正“歪树”、治“病树”的同时,对该拔掉的“烂树”坚决拔掉,着力铲除腐败这个致命的政治生态“污染源”。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各级纪检机关5年来共接受信访举报205635件次,立案50505件,结案4655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0118人,移送司法机关2449人。省纪委立案审查省管干部150人,包括安顺市原市长王术君、省水利厅原厅长黎平、黔南州政协原主席高金林、遵义市委原副书记罗其方、黔东南州原副州长洪金洲等一批“老虎”被查处。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全省纪检机关立案数年均增长56.3%,彰显了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贵州贫困人口较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涉及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利益的事就是天大的事。2014年以来,全省纪检机关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厚植党的执政之基的政治高度,组建了直接由纪委领导的1458个民生监督组,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2014年至今年9月,全省民生监督组共立案3558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445人,移送司法机关1679人。
换届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契机,有利于疏浚干部源头,确保上游来水清澈。在换届工作中,贵州省纪检机关严把干部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坚持“零容忍”。据统计,有300余名干部因未如实申报个人有关事项等原因被取消换届提名人选、考察资格;经对有关信访举报调查核实,40余名干部被取消考察资格;查处60余名相关责任人,分4批在全省通报11起违反换届纪律问题。
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既要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也要净化“树木”成长环境。5年来,贵州省在做好执纪审查工作的同时,还抓好后续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深化执纪成果运用。省纪委定期对民生监督领域执纪审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呈报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将报告全文印发至县级党委、政府,督促开展自查整改。
——督促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系统性、制度性问题,全省各级纪检机关通过向有关部门下达纪律检查和监察建议书、约谈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以查处的案例为反面教材,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常态化通报曝光等形式,持续强化警示震慑,达到查处一案、警醒一片的目的。
回望来路,更坚定前进的方向。“下一步,我们要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细落实,扎实当好‘护林员’,以坚定的信心和步伐进一步维护好贵州的政治生态。”夏红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