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16期

社论

认真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论述摘录

特别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

● 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思想方法论 ●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 我看这五年 ● 我亲历的农村巨变

专题一  铁拳惩腐玉宇清

铁拳惩腐玉宇清

系列综述

压倒性态势是这样“炼”成的

真反腐败才能兴党兴国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从源头上阻断腐败滋生的通道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 经典词句 ●

● 典型案例警示录 ●

● 忏悔录 ●

亲历反腐

不仅拔“烂树”,还要护“森林”

高压态势让腐败无处遁形

经验做法

广东重拳“打虎” 形成有力震慑

贵州强力“拍蝇” 提升群众获得感

专题二  追逃追赃撒“天网

追逃追赃撒“天网”

系列述评

选择战略主动 一举赢得先机

发挥制度优势 织就天罗地网

占领道义制高点 推动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

数据,胜过千言万语

经验做法 ●

她的“避罪天堂”是这样坍塌的

人赃俱获的背后——“百名红通人员”闫永明归案纪实

外逃,没那么容易!——广东省加强日常监管筑牢防逃堤坝

追逃故事 ●“都说国外是天堂,我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燕阁观察 

五年反腐,一场决心与意志的卓绝较量

函询了结反馈背后,信任与监督同在

清风时评

当官事小,为民事大

“精致”形式主义更须警惕

“人情”陷阱当谨防

公车标识虽好,但绝非一劳永逸

实践探索

福建长乐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整治

广角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古语今悟 ●“识虑思”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文章千古事 忠孝一生心

家训品读张履祥教子:守耕读 尽职分

说文解字敬:自我警惕 严肃谨慎

历史回放

会议中的纪律故事1948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战役中的纪律故事

千里跃进大别山:服从命令 服从大局

南昌起义:保密就是保胜利

清风文萃

我的家风故事姥爷教会我们真诚做人

经典词句
首页
1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此类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斩钉截铁地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总书记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这个重大问题。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彰显党中央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坚定立场、坚强决心。毫无疑问,反腐败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然而,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千百人”和“十三亿”孰轻孰重?这笔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我们党始终算得清、记得牢、做得实。5年来,党中央正是站位人心向背,雷霆出击、铁拳惩腐,以不可阻逆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这既是坚定不移的决心,更是力愈千钧的庄严承诺。5年来,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因身份、数量而例外,不因行业、领域而止步,不因敏感时间、特殊节点而放松,不因小官小贪而轻纵,不因地域、空间而区别,颠覆了“刑不上常委”“盛会不打虎”“退休就是安全着陆”“法不责众”等某些错误思想认识,兑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铮铮誓言,有力地遏制了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历史性地铸成了压倒性态势。

  “老虎”“苍蝇”一起打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如是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形象生动的话语,宣示了我们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让腐败分子胆战心惊,让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有诺必践。5年来,我们党对惩治腐败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既坚决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强大震慑;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查处了一批“小官巨贪”和“苍蝇式腐败”案件,有力维护了群众权益。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目标。不敢、不能、不想,循序渐进,深化发展,既是路径考虑,也是规律使然。强调不敢腐,侧重惩治和威慑,坚持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让企图搞腐败的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强调不能腐,侧重堵塞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监管,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中无机可乘;强调不想腐,侧重教育和引导,着眼解决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综合施策、固本培元,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共同努力,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

  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深刻阐明标本兼治的科学方法论。治标和治本内在统一、相辅相成。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治本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十八大后不久,在腐败存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王岐山同志强调,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标,就是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切实把惩处摆在突出位置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总体上是从治标入手,治本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有时治本就寓于治标之中。几年来,以严厉惩治腐败、从严治标的实效取信于民,使形势向着有利于治本的方向转变,为治本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三类重点人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强调抓重点带一般,是十八届党中央始终坚持和突出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十八大以后,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实现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一目标,就必须集中力量突出审查重点。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汇报时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领导干部,十八大后不收手,为所欲为、自鸣得意的,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进一步提拔重用的年轻干部等问题线索,要重点查处。王岐山同志在有关场合也指出,对反映干部的问题线索要认真清理、分类处置,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此后,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均强调“三类重点人”是惩治重点,六次、七次全会更强调“三类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为纪律审查明确了政策和尺子。5年来,按照这一要求,纪律审查工作突出重点,减存量、遏增量,促进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拔“烂树”、治“病树”、护“森林”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王岐山同志多次指出,“要有‘啄木鸟’精神,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准确把握政治生态的‘树木’与‘森林’状况,把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维护好”。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用“树木”与“森林”这个形象的比喻,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讲政治、顾大局,不能只盯着少数几个严重腐败分子,而忽视本地区党员干部整体廉洁情况、忽视日常监督管理,失去了对全局的判断和把握。“树木”是党员干部个体,“森林”是干部队伍整体,也包括一个地区、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全面从严治党,为的是维护整个党员队伍的纯洁健康,“烂树”必须坚决拔掉,但也决不能忽视对“病树”“歪树”的治疗,对大多数“树木”的日常养护。拔“烂树”、治“病树”、护“森林”,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标本兼治的生动体现。

  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2016年12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再次强调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是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成效的准确把握和充分肯定。回顾5年不凡历程,从2012年提出“依然严峻”,2013年首次在“依然严峻”后面加上“复杂”二字,2014年明确“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呈胶着状态”,2016年“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中央立足对形势的准确判断,牢牢把握反腐败斗争主动权,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因应变化,不断调整、丰富战略战术,经过坚持不懈努力,赢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良好局面。从“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一科学判断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经过5年坚定不移“斗争”,反腐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有利于战而胜之的根本转变,成就鼓舞人心;另一方面,这个态势还是初步的,还未形成胜势、定势。唯有以坚强政治定力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才能把压倒性态势巩固住,最终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