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才被立案审查,王三运接受组织审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数量不断刷新,目前已从今年初的240名更新为250多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忍不拔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和有效机制,既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也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夯实基础。
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反腐败斗争实践充分表明,党中央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十八大后不久,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此后,从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到在五次全会上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重要论断;从在六次全会上旗帜鲜明宣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到七次全会强调“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5年来总书记这些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雷霆出击、铁拳惩腐,一方面群众拍手称快,另一方面“鱼鳖惊慌”。别有用心的人盘算着反腐败“差不多就行了”,但群众却担心“搞运动”“一阵风”。面对涌动的暗流和杂音怪论,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饱含深情的话语,破灭了有些人希图“缓缓手”的幻想,为反腐败斗争敲响“定音鼓”。王岐山同志多次指出,反腐败要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在对那些心存幻想者以当头棒喝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
认识愈深入,意志愈坚定。腐败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的特点,从宽松软走到严紧硬亦非一时之功,这些都决定了“永远在路上”。在广泛、热烈的赞扬声中,党中央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反复强调任重道远,惩治腐败必须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恒心和韧劲。
始终牵牢责任“牛鼻子”——深化改革、夯实责任,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永远在路上提供根本保证
“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提炼概括的十八大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四点重要启示之一。在严抓惩治同时,牢牢牵住责任的“牛鼻子”,是十八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把反腐败引向深入的鲜明特色,为反腐败经常抓、长期抓打下坚实基础。
一段时期以来,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反腐败成效不彰、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党治党责任不清、有的党委纪委责任担当不力。坚持鲜明问题导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核心,对深化纪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厘清责任,关键看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5年来,党中央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为全党作出榜样、树起标杆。同时,通过出台问责条例、强化问责等有力举措,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有效破解“按下葫芦浮起瓢”难题,为深入推进反腐败积聚起澎湃而持久的正能量。
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纪检机关持续深化“三转”,聚焦中心任务,回归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中央纪委调整内设机构,执纪监督部门数量和人力进一步加强,各级纪委把更多力量投入到正风反腐“主战场”;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找准职责定位、强化人员力量、理顺体制机制,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监督责任有效发挥,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实践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保证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目前,北京、山西、浙江3个试点省市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国家监察法草案也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将为永远在路上筑牢‘压舱石’。”有党建学者如是评价。
构建“三不”机制着眼长远——“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既肯定成效,也揭示建设“三不”机制必须在坚持中深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是着眼标本兼治、立足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判断,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反腐败基本战略,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和有效机制。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就对此作出强调。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真抓实干,善做善成。5年来,我们党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和钉钉子精神,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大力推动反腐败“三不”氛围和机制建设。
重拳反腐,实现不敢腐。党中央宣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说到做到。5年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铸成压倒性态势。在强有力的震慑下,2015年有54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党组织交代违纪问题,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5.7万,增长近10倍。有学者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严惩腐败打出了“不敢、知惧的心理拐点”。
制度防腐,扎紧关住权力的“笼子”,推进不能腐。加强制度建设、依规治党是标本兼治的长远之举、必由之路。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集纳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深入思考、成功经验,审议通过新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新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为标本兼治提供重要遵循。5年来,以制定修订这两部重要法规为重要标志,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今年1月,制定修订70余部中央党内法规,制度之笼越扎越紧。这些规章制度系统配套、相互衔接,彼此贯通、纵横交错,开始体系化地发挥规范约束、促其“不能腐”的制度效应。
思想拒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五年来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紧紧抓在手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拧紧“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不断筑牢党性之基。同时,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涵养“不想腐”的思想观念。
“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三不”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同时,“初步”“日益”“正在”也深刻揭示了“三不”机制的构建仍任重道远,必须在不断坚持中深化。
越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反腐败斗争尤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既高度肯定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又高瞻远瞩、清醒冷静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指明清晰方向。征尘未洗,号角又响。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