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黔森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
由于我从事文学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便是我工作、学习的常态。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调研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了乡愁。”这五年来,我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尤其是在花茂村,待了很长时间。在基层时间多了,对基层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
在花茂村,我与一位老人对话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话题是从“三改”开始的,所谓“三改”即是“改环境、改厨房、改厕所”,这是搞乡村旅游必备的整改。老人说,一开始我不理解,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非要花钱改?驻村第一书记多次来我家做工作,做不通他还不走了,那个苦口婆心,真像一个婆婆在唠叨。后来我想,他们起早贪黑的,今天跑这家,明天跑那家,人家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我们,就改了。对话即将结束时,我说,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的老百姓唱了一首歌叫《十谢共产党》,你知不知道?他说,知道,那太长了,按我说就一句话:辛苦了共产党,幸福了老百姓。
老百姓的话语是质朴的,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感受到,这些年,党风在变,民风在变,社会风气明显焕然一新,也体会到这些改变是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最好成果。在与一位村民拉家常时,这位村民说,现在的党员干部纪律严得很,哪样做得,哪样做不得,清楚得很。这些年,第一书记、支书和主任都来过我们家拉家常,但喝的茶、嗑的瓜子花生都是他们自己带来的。他们到我们村,每天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加班加点的不发加班工资,吃一顿饭还非得给钱,不然就不吃。有时候,看他们实在辛苦,想表达表达心意,给什么他们都不要。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我们这里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现在的党员干部到村里来也是一样的。
村民朴实的话语,说出了现在乡镇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切实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在群众心目中生根发芽。
我在遵义的花茂村体验生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儿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五年,可以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就是花茂村的现实景象。原来这里并不富裕,自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花茂村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不为过。原来的花茂,我不知道是什么样,但现在的花茂,却真真实实的在我眼前:一幢幢富有特色的黔北民居散落于青山绿水之间,一条条水泥路成网状连通着每家每户及每一块农田,不要看它是一个小小的村庄,该有的它都有。如果说,按照很早以前有人说,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是小康的话,那么现在花茂村通网络、通天然气、有污水处理管网,有电商、有互联网+中心,有物流集散点,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全面小康”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