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在7月26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再一次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年来,他多次围绕党的根本宗旨作出深刻论述,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从2014年2月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无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13年6月起,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对于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他深刻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必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深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一届党中央的庄严承诺。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书记对民生念兹在兹,每年的新年贺词讲得最多的都是居民收入、教育、医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中央通过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惠民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兑现着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教育方面,“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切实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就业方面,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大力发展服务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抑制部分领域价格快速上涨,促进财富更合理分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和全过程,带给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矢志不渝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冒着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调研。他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要求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进军令。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他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连续5年在春节前夕专门看望贫困群众,“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四个一批”“精准扶贫”“六个精准”“四化同步”“扶贫必扶智”“五级书记抓扶贫”等政策的实施,为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现实问题开出了有针对性的良方,大大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5564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在全球与贫困斗争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中国篇章”,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与尊重。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宣言书、动员令。(董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