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中央精神
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
专题 学习贯彻《条例》 擦亮巡视利剑
● 《条例》解读 ●
《条例》修改重大创新之四 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破解“灯下黑”问题
● 实践故事 ●
● 贯彻落实 ●
特别关注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
燕阁观察
半月杂谈
历史回放
● 战役中的纪律故事 ● 四渡赤水:铁的纪律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 会议中的纪律故事 ● 遵义会议: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中央精神
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
专题 学习贯彻《条例》 擦亮巡视利剑
● 《条例》解读 ●
《条例》修改重大创新之四 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破解“灯下黑”问题
● 实践故事 ●
● 贯彻落实 ●
特别关注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
燕阁观察
半月杂谈
历史回放
● 战役中的纪律故事 ● 四渡赤水:铁的纪律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 会议中的纪律故事 ● 遵义会议: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驰骋于川黔滇边境交界地区,四次飞渡赤水河,南北纵横千里,积极寻找战机,最后顺利突出重围,挺进云南,摆脱了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革命先辈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红军能杀出重围、化被动为主动,与广大红军指战员严守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是密不可分的。
严守政治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发源于云贵交界山区的赤水河,蜿蜒穿行于川、黔、滇三省边界的崇山峻岭之间,北流汇入长江。四渡赤水战役中,党中央千方百计寻求突围,进行大小战斗30多次,几番陷入险境危局,广大红军将士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自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融入军魂,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一渡赤水后,战士们以为会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却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不渡长江了。此后红军开进云南扎西一带,在那里进行整编。整编之后,各级干部层层下放,师长、师政委下放当团长、团政委,团长、团政委下放任营长、教导员,营、连干部下放到连、排。甚至出现了“连长班”——三军团通讯班的10位战士,整编前都是连长。有歌谣唱道:“精简大整编,连长下到班。班长黄荣贤,率领一个团。” 然而,没有人计较“官越当越小”,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那段时间里,战士们几乎天天都在急行军。正如歌中所唱:“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的“走”不是逃跑主义的行军,而是敌变我变,“以走制敌”。战役期间,军情瞬息万变,中革军委下达数十道行动命令。部队在崇山峻岭间来回迂回转移,非常疲惫,但从上到下没有抗命不遵的,没有开小差的,一些行军中走丢了的也千方百计归队。曾任工兵营营长的王耀南回忆,二渡赤水时工兵连在二郎滩和太平渡等处架设浮桥,尽管当时任务急迫、人员拥挤,但战士们都能自觉遵守规定,一不骑马,二不走齐步,通过时不超过四路纵队,迅速急迫而又井然有序地通过浮桥。
在战斗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团结统一的错误言行,有人埋怨部队尽走“弓背路”,对中央的正确指挥提出质疑。193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召开扩大会议,对这一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
爱民为民 秋毫无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红军在四渡赤水之战中能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支持红军,关键就在于红军严格执行群众纪律,时刻维护群众利益。
土生土长的当地群众罗明先回忆:那时候国民党宣传说红军要来了,杀人如割草,共产共妻,年轻妇女都躲到山里去了。然而红军进来以后“很客气,真的很客气”。那时候是冬天,红军没得吃,衣服穿得也很薄。打仗打得惨,有些战士没水喝,就喝自己伤口上的血。亲历二郎滩背水战的张正恒回忆:当时居民大部分过河避难。战斗结束回到家里后,听说有三个红军在自己家住过,他到处看了一遍,两百斤米和几块腊肉,丝毫没有动过,藏在枕头下边铺草里的钱,也分文没有动过。纪律严明,爱民为民,红军很快得到了群众拥护。
1935年2月,从古蔺向威信前进的中央纵队到达叙永时,已经两天没吃一顿饱饭了。路过营盘山时,抬头一看满山是黄澄澄的橘子。战士们纷纷议论着这片橘林,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一个小战士伸手从橘林地上捡起一个腐烂了的橘子,周围的斥责声立刻一起响了起来。小战士把橘子放在鼻子上闻了闻,又小心翼翼把它放在地上,继续向前走去。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成为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取得这样的胜利,正是因为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明确强调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保证了红军是一支由铁的纪律武装起来的军队,是一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军队。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