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一种支持单人、多人参与的通信工具,因其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许多单位也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用于及时发布信息、组织探讨工作、交流实践经验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多得的交流平台。不过,一些部门和单位过度依赖微信群指导、推动工作,却并不可取。
微信是个好工具,但使用不当,姑且不论容易碰触保密纪律红线,也极容易滋生和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刻意逢迎等不正之风。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党员干部懒得往基层跑,坐在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依靠微信群公布工作计划、发布工作指令,工具越来越先进,跟基层和群众却越来越疏远;有的懒政怠政,不动脑筋、不思进取,习惯于将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原汁原味”在微信群里照抄照转,将基层工作动态和群众意见建议原封不动转发给领导,乐得轻松;有的耍小聪明,专门在微信群晒加班、秀辛苦,刻意打造夙夜在公、勤勉敬业的形象;还有的在微信群里从不谈思考、不提建议,只负责给领导点赞叫好,俨然换个方式溜须拍马。凡此种种,形异而质同,微信的使用走了形、变了味。
微信工作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推动工作,但绝不能代替现场指导、检查督促和调查研究。其一,与正式公文相比,微信群里的发言在事实客观完整、文字准确、责任明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至多只能用于初步了解情况和简单沟通交流,要作为权威工作指导、直接成为决策依据,则远远不够。其二,从微信群获取的信息,并非第一手的鲜活素材,不过是“别人嚼过的馍”,过度依赖这种单一信息渠道,容易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其三,微信的优势在于高效便捷,而与之相伴的劣势是信息碎片化,如果不加以梳理、沉淀,很容易干扰判断,影响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微信的沟通交流毕竟隔着冰冷的屏幕,少了温度和情感,再热闹丰富的表情包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促膝深谈。因此,在工作中过度依赖微信群,非但不能很好地推动促进工作,反而有可能误导决策、延误工作,疏远党群干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道出了走入基层、亲近百姓、深入调研的极端重要性。新时期的好干部廖俊波以“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为信条,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在福建省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十几斤重的黑色帆布袋总不离手,各种工程报表、图纸等随身携带,走到哪里提到哪里。正是这样察实情、寻实策、出实招,使得政和从增长速度“省末位”跨入“省十佳”,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
信息时代,包括微信在内的各种新型通信工具和交流方式,都应发挥其长、用好用足,但过度依赖,实不足取。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这种身到、心到、情到的“工作推进法”才最能赢得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最为行之有效,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安徽 宣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