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马上结束了,要把手头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这是中央第二巡视组正处级巡视专员张风顺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4月的东北,乍暖还寒。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吉林省委的巡视“回头看”正在紧张进行中。23日中午,张风顺吃完午饭回到房间,抓紧时间继续修改谈话情况报告。和同事的讨论话音未落,键盘敲击声还在回响,张风顺却因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台边,再也没能起来。
这一天,距离巡视组撤离驻地还有4天。这一年,张风顺年仅43岁。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同志,张风顺和其他巡视干部一样,肩负中央之托,辛勤努力、无私奉献,共同把巡视利剑越擦越亮,为全面从严治党燃烧生命,为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贡献光热。
甘于奉献——
困难再大也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张风顺生前是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干部档案处调研员,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一线工作20余年。这次到中央巡视组工作,既是一种“缘分”,也克服了不少困难。
说“缘分”,就不得不提中央巡视这一“大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不断加大力度、加快节奏。无论是兑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的庄严政治承诺,还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都呼唤大量像张风顺一样讲政治、有专长的党员干部加入巡视队伍。
“参加中央巡视是无上的光荣,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张风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巡视工作是场硬仗,加班加点是常态。中央第二巡视组副组长杨宏勇说,“回头看”时间紧、任务重,巡视组在进驻期间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基本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两个月的时间里,组员们只有清明节假期才得到三天宝贵的休息时间。
巡视进入收尾阶段,张风顺再次勇挑重担,承担了谈话情况报告的起草工作。作为巡视组上报给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几份“重头”报告之一,谈话情况报告分量重、难度大。中央第二巡视组副组长肖贵玉用一组数字形象说明:前期全组共谈话300多人次,谈话记录足有千余页。要把这些内容反复研读,从中归纳出主要问题,精炼成数万字的报告,不下苦功肯定不行。
接到任务后,张风顺更加忙碌起来。协助张风顺共同完成任务的巡视组成员戴立新回忆说,4月22日晚,从不吃晚饭的张风顺破天荒吃了饭,一看就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那天晚上,张风顺说咱们先休息,明天接着干。可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再看到报告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戴立新说,“不知道他熬夜干到几点。”
4月23日中午,张风顺到餐厅匆匆吃了午饭,然后立即回到房间修改报告。“我看他气色不好,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就是不肯。他反复念叨着,巡视马上结束了,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戴立新眼含热泪地说,谁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为他的遗言,谁也没想到他就这样倒下了。
巡视组组长和吉林省委领导很快赶到现场,急救人员想尽了各种办法,然而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张风顺就这样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事后,妻子在整理张风顺遗物时,发现他的皮夹里有一张吉林省中医院的理疗收费单据,应该是他的身体敲警钟了,可他却义无反顾,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敢于担当——
发挥专业特长精准发现问题
“我喜欢巡视工作。巡视组里‘高人’多,我要跟着高人学本事。”在中央第二巡视组临时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张风顺的这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在别人眼里,他本身也是“高人”。
张风顺199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取得了档案学专业和经济法专业的双学位,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央组织部干部调配局(现干部一局)干部档案处工作。档案学专业的背景,再加上法学的思维,让张风顺对干部档案审核工作颇为得心应手。他先后参与了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中央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抽查等工作,均出色完成任务。用同事的话来说,一些很难发现的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些查不下去的疑点,他凭着专业素养和一股子韧劲儿总能一查到底。
2011年,张风顺按照中央组织部领导要求,核实一名厅局级干部的学历问题。他从学历产生的各个环节入手,明察暗访,深挖细查。据同事回忆,整个调查过程阻力重重,威胁、恐吓如影随形。张风顺顶住压力,坚持查清问题并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条。
这些历练,为张风顺参加中央巡视工作储备了丰富的经验。来到中央巡视组后,张风顺除参与谈话、起草报告等工作外,把大量精力投入选人用人问题的检查和发现中。他用了几天时间,认真查阅了半柜子的选人用人材料,发现了干部档案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入分析挖掘干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巡视组每天产生的大量谈话记录,他也一一认真翻阅,把选人用人问题认真标记出来,及时交给同步进驻的中央组织部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组,提供充足的“炮弹”。
巡视工作的后半段,张风顺根据巡视组安排,直接参与对部分选人用人问题的深入了解。其中最棘手的,是几名干部档案的真实性问题。档案里简简单单的一行字,有时需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查清,张风顺对此毫无怨言。为了核实准确,他甚至找到当事人的高中班主任了解情况。细致入微的工作让巡视组成员赞叹不已,也得到巡视组领导的充分肯定。
6月6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吉林省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组长叶青纯严肃指出吉林省委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不够严格,有的领导干部“带病提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凝结着包括张风顺在内的全体巡视干部的辛勤汗水。
“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果,最根本的一条是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也得益于参加巡视的每个同志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辛勤努力的工作。”按照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的嘱托,中央第二巡视组在巡视报告末尾的全组名单中,特别保留了张风顺的名字并加上黑色线框。那是对战友的哀思、对生命的致敬,更是对勇于担当、忘我工作精神的褒扬和礼赞!
忠于初心——
为民情怀激发责任意识引燃无穷动力
巡视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张风顺却乐在其中。他向组长提出,如果有机会,以后还想继续参加。支撑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慢慢找到了答案。
熟悉张风顺的人都说,这是一个充满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的党员干部,是一个十足的好人——1999年至2000年,他在陕西省商洛地区挂职锻炼时,看到当地农民生活困苦,不仅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捐献出来,还鼓动身边的同事捐钱捐物;这次巡视期间,听说一名曾在处里帮助工作的年轻人的爱人难产住进重症监护病房,他当即拿出一万块钱,通过同事转达慰问之情……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深沉之爱,让张风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巡视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巡视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这样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巡视组成员们不会忘记,每当调查选人用人问题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时,张风顺总是这样勉励自己:“干部档案造假,工作也真不了。让这样的干部占了便宜,就是对其他干部的不公,老百姓也绝不会答应!”
“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评判标准,看被巡视地区党委是否密切联系实际,把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动员部署会上的明确要求,张风顺和他的战友不断学思践悟,努力把政治巡视的要求落实在自己的各项工作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做成标杆、做成模板——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不负中央的嘱托,不负人民的期待……
张风顺的离去,让人格外惋惜。巡视组的同志们说,这是巡视工作的损失,也是每个人的损失,大家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兄弟、好老师。中央组织部的同志们说,张风顺把生命定格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拼搏奉献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
4月24日,张风顺走后的第二天,长春刮起了北风,飘起了细雨。巡视组驻扎的宾馆里,树上的白花散落一地,像是在为张风顺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