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这个近乎狂傲的命题,实际是力学杠杆原理的极端表达,也是平衡理论的夸张运用。
平衡一词,从哲学上讲,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达到势均力敌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平衡无所不在,自然、社会,乃至人的思想和行动,无时不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循环往复、向前发展,只不过过程有长有短、节奏有快有慢。打破平衡,意味着破坏稳定状态,如不及时纠偏,尽快达到新的平衡,就可能导致失衡、失足、失事。瓦斯爆炸、楼宇坍塌、河水决堤,几乎所有突发灾难,都始于偏差未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及时处理,日积月累、终酿大患。
回顾落马官员的蜕变轨迹,许多人都有一个心理失衡的过程。年轻时头脑清醒,一门心思勤奋工作,无暇他顾,心理充实、精神饱满。然而,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一定权力以后,修养跟不上地位,慢慢迷失在逢迎奉承,甚至处心积虑的“围猎”之中,心理走向失衡。有的看到别人常搞点“小腐败”,生活滋润、逍遥自在,便心生杂念、揣摩效仿,甚至暗中较劲、试比高低;有的看到商人、老板住豪宅、开好车,灯红酒绿、一掷千金,艳羡之余心态波动,感到遵规守矩、受苦受累不值得,也想潇洒一回、享受一把。长此以往,信念支柱日渐坍塌,降低要求、放松自律,问题“雪球”越滚越大,直至身败名裂,落下无尽悔恨。因此,领导干部要守住政治生命,尤需时时注重维护心理平衡。
维护心理平衡要增强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各种诱惑、算计都会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会对着你去,往往成为“公关”对象。如果没有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这根“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最近,中央纪委通报的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从曾经头顶“最懂金融的副省长”光环,到“毫无政治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霄壤之变,不能说没有心理失衡的因素在内。
维护心理平衡离不开学习。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领导干部应该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少一些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里的含英咀华,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广才、学以添趣,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眼界开阔了,内心强大了,自然就会看淡得失、宠辱不惊,在各种诱惑和腐蚀面前气定神闲、岿然不动。
维护心理平衡须修身正心。“三省吾身,谓予无愆。”领导干部应时常回望初心、检省言行,端正心态,坚守正确价值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千秋诸葛,之所以能“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与其看淡功名、始终保持“布衣”心态不无关系。有些领导干部,官升脾气长、位高眼朝天,全然忘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一味耍特权、抖威风,“没有公车不看危桥”,“光脚翘桌接待群众”,这些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忘却初心本源,宗旨意识淡薄,实际上是人民立场的失衡、失守。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宗旨、不忘来路,不与商贾比享乐,不与群众相脱离,涵养浩然正气、摒弃污浊之气,才能正道直行、行稳致远。
心理平衡到失衡绝非偶然,其实有迹可循。除了自我修复,组织的帮助必不可少。从这个角度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抓早抓小,对于防止党员干部心理失衡、蜕化变质,意义非同小可。(北京 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