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人社部纪检组实现驻在部门民主生活会参与全覆盖——
“探头”全开亮,民主生活会“党味”足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新要求。那么,派驻纪检组该如何贯彻落实六中全会要求,发挥好“探头”作用?在这方面,驻人社部纪检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对人社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共65家单位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首次实现参与全覆盖,并当场点问题、提建议,改变了以往选择性参会以及谈工作多、谈思想少,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的问题,使民主生活会严起来、实起来,充满浓浓的“党味”。
总结这一做法时,驻部纪检组组长耿文清认为,这一做法既延伸了监督触角,做到了监督没有例外,也有利于纪检组掌握各单位政治生态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将民主生活会作为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检验
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但党内政治生活犹如一片森林,仅用空中广撒药的方式来抓,并不能保证实效。还要从小处着手,抓具体事,才能更好地维护森林生态健康。那么,该通过什么措施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在细处、落到实处,驻部纪检组一直在思考。
思考中,一则新闻引起了驻部纪检组的注意。去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为召开民主生活会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驻部纪检组打开了思路。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会开得实不实,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是不是开出了“党味”,有没有“战斗性”。
然而,和很多地方一样,人社部不少单位在民主生活会上存在“通病”。据驻部纪检组一些同志反映,他们曾参加过一些单位的民主生活会,这些会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谈具体业务工作多,谈党建工作少,谈成绩一大堆,谈问题一两句。虽然他们加大了督导力度,但一方面苦于岁末年初时间紧、任务重,且人手不足,另一方面觉得这应是机关党委等部门的主责,所以一直没有很好地抓起来,很少能全部参与。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使民主生活会开出“党味”,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纪检机关责无旁贷。站在这一高度,驻部纪检组果断提出,对“一部两局”全部65家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实现参与全覆盖。全覆盖不仅体现了党内监督没有例外的要求,更是确保民主生活会开出“党味”的重要保证,而且为驻部纪检组提供了一个了解各单位政治生态情况的“窗口”。因为通过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的发言,不但能看出干部本人的思想状况和德才表现,也能够掌握这家单位抓党建、领班子、带队伍的情况。
认识到位了,行动也就更坚决。驻部纪检组坚持“白天去参会,晚上干工作”的节奏,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困难,并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做到有的放矢,驻部纪检组系统梳理了信访举报、执纪审查及巡视反馈的问题,把各单位的“问题清单”交给将去参加该单位民主生活会的同志,带着问题去。整个驻部纪检组全员出动,分成8个小组,由8位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走进了一家家单位的民主生活会现场。
通过不留情面地点问题、提建议,开展“靶向治疗”
收到驻部纪检组来参加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后,人社部军转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郭义萍陷入了思考:这次开会是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惯性思维进行,还是站在党性原则这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犹豫中,她拨通了驻部纪检组副组长邢云和的电话。电话那头,邢云和坚定地说,这次就是“来真的”,要开出“党味”,避免“庸俗气”,直指问题不能含糊,“问题不在会上说,难道要等到组织审查了再去说?”
邢云和的话,道出了民主生活会的本色——多讲问题少讲成绩,只讲原则不讲面子,多谈党建工作少谈具体业务,多做深刻批评少些好人主义。民主生活会这样开才能“党味”十足。
以开出“党味”为目标,驻部纪检组打破过去参会只是睁大眼睛看、带着耳朵听的做法,而是不留情面地点问题、提建议,开展“靶向治疗”——
对存在问题不作检查批评、甚至有抵触情绪的干部,驻部纪检组当场指出,责令其改正。某部属单位党支部书记本应把自己受批评教育的事,拿到民主生活会上作深刻检查。然而,他却没按要求作检查,经提醒后也仅仅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这时,纪检组的同志当场打断他,要求他端正态度,深刻反思,立行立改。
对查找问题不全、措施不力的单位党组织,驻部纪检组同样不留情面。人事司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时,没有涉及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的对照检查和整改情况等内容,纪检组的同志当场指出,人事司在给一位受党纪处分的领导干部重新安排工作时,违反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在处理一起正司级干部违纪问题时,存在越权和处理过轻问题。
对已掌握的情况,驻部纪检组在会上及时通报,提醒有关单位加强关注和防范。在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民主生活会上,针对该司编制不到10人,却每年掌握8个多亿项目资金分配的情况,纪检组的同志督促该司进一步完善管人管钱的制度措施,加强审核把关,防范潜在的廉政风险。
一场场民主生活会凝聚着浓浓的“党味”,唤醒了不少干部的初心。有干部感慨,“很长时间没有开过这么严肃的民主生活会了,真是很受教育”。
既治病救人又推动问题整改,还掌握了政治生态情况
直指问题不留情面,并非忘记治病救人的初心。民主生活会上,驻部纪检组的同志大胆指出问题,并不是跟谁过不去,而是让干部真正受警醒、受教育,提高纪律和责任意识。
这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副司长王瑞身上得到了体现。去年11月,该司个别干部因在清理会议费时不如实反映报告情况,隐瞒虚列会议费,用于个人和亲属消费,受到纪律处分。王瑞因负有领导责任,被诫勉谈话。
“当时感觉有点委屈,因为司里的财务和发生问题的处都不是我分管,感觉不该被问责。”王瑞告诉记者。
尽管觉得委屈,但在民主生活会上,王瑞还是坚持原则,作了个人剖析。这时,纪检组的同志当场讲明了问题实质及危害,提出了加强队伍日常监管的建议,让她心里好受多了。
“过去我觉得主体责任只是一把手的,纪检组的同志这么一讲,我明白了主体责任不是一个人的责任,班子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王瑞说。
参会过程中,驻部纪检组还积极向有关单位党组织提出建议,督促其及时整改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违规使用会议费问题曾在人社部一些单位中普遍存在,少数干部还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令人十分痛惜。对此,人社部开展了会议费专项整治,期间发现,财务报销审核不规范是干部犯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报销会议费时,只需要具体经办人和单位一把手两人签字,而且会议召开的批示有时还打包在所在单位阶段性工作计划报告中。”纪检组参与办公厅民主生活会的一位同志当场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召开会议应一会一报,杜绝用阶段性工作请示代替一事一报告的做法;报销审批中应多设置制约环节,做到层层把关、层层监督。
办公厅接受了纪检组的建议,很快便修改了报销表单。里面不仅细化了报销事项,而且由原来的“经办人—一把手”模式,改为“经办人—处长—分管领导—一把手”模式,增加了监督制约环节,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
以民主生活会为窗口,驻部纪检组还全面了解了“一部两局”的政治生态,可谓“不是调研的调研,不是考核的考核”,获得了把握“树木与森林”关系的“大数据”、“活情况”。
“民主生活会上,很多同志说了一些纪检组平时工作中听不到的实话、真话。”一位纪检组的同志举例说,外专局政策法规司一位领导干部谈到,自己驻外工作期间容易产生“山高皇帝远”的思想,觉得“纪律弦”可以不必绷那么紧,让纪检组意识到加强对驻外人员教育管理监督的紧迫性。
参会过程中,驻部纪检组也发现,一些单位仍对民主生活会重视不够、准备不足,一些干部作批评时“辣味”不浓。可见,以民主生活会为抓手,使干部受教育,使问题及时整改,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从严从实,仍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去年年终民主生活会上点出的问题,今年召开民主生活会时要交‘整改账’,分管部领导和人事、机关党委等专责部门要加强督导和指导,形成合力。总之,我们会把这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常态。”耿文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