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要求既“有守”又“有为”。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舆论都注意到,会议突出强调了“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
怎样的高度重视呢?答案很快就有了。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了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话语铿锵,内涵深刻。同样重要的是,对普通群众而言,金融并非高冷的宏大叙事,而是以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房贷、车贷等多种“接地气”之姿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投资能否安全落袋,非专业人士能否免于金融诈骗之害,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以说,维护金融安全,既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守护百姓的“钱袋子”,于国于民,都必须以盯住每个风险点、不放过任何隐患的警觉和敏锐,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果断出击、有效处置。
底线思维于个人,同样不可或缺。党的纪律是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执行党纪,凡违者必追究。5月3日和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先后发布五一端午期间第一、二周通报,共曝光12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违规使用公车、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收受购物卡等依然在列。细读通报,有真相有细节,有的还颇有现场感和画面感,指名道姓曝光的震慑力道很强。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通报暴露出还有不少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漠,高压之下仍对“四风”问题不以为然。守住作风方面的底线,必须奔着严的标准去,不以小事为微,不以小节为轻,严起来、紧一点、细一些,把中央有关要求固化为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才能确保行为始终在轨,既无惊,更无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每名党员都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分界线,一旦逾越,后果相当严重。5月2日,中央纪委以极其严厉的措辞公布了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双开”的决定。通报显示,陈树隆“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毫无道德底线,大搞权色、钱色交易”。5月10日,中央纪委又公布了对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文科的“双开”决定。李文科“为自己提任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为搞攀附输送巨额利益,大肆卖官鬻爵”,其违纪行为同样触目惊心。5月1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71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其中不乏挪用私分扶贫款、侵占危房改造资金、克扣救灾款等问题,令人切齿。这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邪路,无不源于背弃信仰、党性缺失、底线退守。党员干部应当深刻吸取教训,既要守住纪律和规矩底线一寸不让,又要坚持高标准,补足精神之钙,铸牢理想之魂,不断增强政治和廉洁免疫力,才能远离违规违纪的风险。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鼓励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对青年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底线思维。
5月14日至15日,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三个“赤字”准确凝练地概括了全球化所遭遇的困境,如何才能化解风险、转危为安,“一带一路”给出了饱含历史情怀、又富有现代智慧的中国方案。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总书记倡导,各国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恪守原则、坚守底线、信守承诺、务实担当,才能赢得长期的信任与尊重。总书记的讲话高度自信、诚意满满,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胸襟与气度、责任与力量,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守住底线,才有底气。盖世间人和事,莫不如此。(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