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9期

社论

紧盯重要节点 擦亮作风名片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驰而不息纠“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全票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巡视中央政法单位情况的专题报告》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

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召开

学习体会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

专题 节点正风 一寸不让

节点正风 一寸不让

看住老问题 紧盯新动向

以制度“体检”促作风建设步步深化

国企反“四风”,“靶子”有哪些

“一桌餐”等隐秘聚会怎么破

协会学会“四风”面面观

从通报问题看,换了马甲的公款吃喝该怎么治

● “四风”监督哨 ●

巧借节日收红包 多年敛财不收手

五一期间用公车 “伸手一次”被免职

学有所悟

用好巡察利器,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全面整改中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特别关注  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央企落地生根

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央企落地生根

明确政治定位、压实政治责任

加大纠治力度、破立有机结合

开展专项整治、封堵监管漏洞

● 特写 ● 中国华能积极践行“四种形态”

燕阁观察

作风建设“名片”是这样擦亮的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筑在执纪一线的战斗堡垒

向组织请示报告要做老实人

锐评

一组

《工作规则》解读

立案审查的规矩与红线

清风时评

细微之处见觉悟

让批评这剂苦口良药带上真情温度

领导干部要把爱好“藏好” 高瞻

“交友不慎”不应成为堕落的借口

释疑答问

给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地方党委委员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是否仍需履行报批程序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追逃故事 

出逃14天,美梦被击碎 / 窦克林 张荣卿 彭武运

文化传承

● 习近平用典摘读 ●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 古语今悟 ●“惧者生存”小议

● 楹联中的家风 ● 慎交友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 说文解字 ● “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家训品读 ● 蔡世远示子弟:严义利 守志节

历史回放

● 红色家风 ● 谢觉哉家风:做人民的勤务员

清风文萃

● 我的家风故事一枚邮票

看住老问题 紧盯新动向
——五一、端午节点反“四风”综述
本刊记者 杨巨帅 黄武
首页
1

  逢年过节人情互动、礼尚往来,容易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提供可乘之机,使节点变成有些人的“劫点”

  2014年以来的月报数据显示,五一、端午节点所在月份,查处最多的问题依次是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大办婚丧喜庆等

  除了坚持已有的管用实招,今年的五一、端午节点也借力中央巡视、重点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等举措,进一步浓厚肃纪正风的氛围

  

   五一、端午将至,节点反“四风”进入第五个年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抓节点、反“四风”有些什么效果,今年五一、端午又有什么新特点,反“四风”招数上有哪些新变化?本刊记者进行了采访、梳理。

  盯住节点反“四风”,开启作风建设新征程

  节日,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一个个传统节日,传承不衰,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中国人民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元旦、五一、国庆,这些意义非凡的日子,记录党和人民砥砺奋进中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节日,又是沟通情感、交流往来、身心放松的较佳时期。群众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逢年过节人情互动、礼尚往来,容易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提供可乘之机,使节点变成有些人的“劫点”。因此,抓节点、反“四风”,是因应节日特点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重要举措。

  从2013年9月起,中央纪委每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显示,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点所在月份,往往会出现半年或全年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纪律处分人数的峰值。这表明,节点是反“四风”战场的“高地”,抓住了节点,也就掌握了反“四风”的主动权。

  正如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所指出的,“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2013年五一前夕,王岐山同志约谈部分派驻纪检组组长,提醒、警示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2015年五一、端午节点,王岐山同志在浙江调研时,要求监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一把尺子执纪到底、一寸不让。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机关按照中央部署,盯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抓节前警示提醒、抓节中监督查处、抓节后通报曝光,改进作风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中坚持深化,不断抓出成效——

  2014年五一、端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作风直通车”;2015年端午节前开通手机客户端“‘四风’举报一键通”;2016年4月中央纪委召开部分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纪委(纪检组)负责人调研座谈会,紧盯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推动;今年五一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再次开通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抓节点,抓出了作风建设的“常”和“长”,也逐渐抓出了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习惯,成为作风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点和战术突击点。

  今年五一、端午节点,哪些老问题新动向需紧盯

  “四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决定了,今年五一、端午期间,那些寻常节点期间易发多发的老问题依然会通过不同方式存在,还会有一些新问题伺机冒出。

  从2013年9月以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数据,并结合2014年五一开始的节点每周通报情况,我们可以大致为五一、端午节点易发多发的老问题“画像”:

  首先是违规用车。从2014年、2015年、2016年5-6月累计的查处问题数来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高居第一。从节点每周通报曝光的典型问题看,发生在五一、端午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中,违规用车问题占近40%。其次为滥发津补贴或福利。在上述时间段的月报累计数据中,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居第二,而节点每周通报曝光的典型问题中,此类问题同样占五一、端午节点典型问题的近40%。再次就是大办婚丧喜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这两类问题的查处数在上述时间段的月报数据中分别位居第三、四位,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问题紧随其后。

  从这些数据不难发觉,五一、端午时节春山叠翠、繁花似锦,良辰美景吸引人们呼朋引伴、出行踏青,这也增加了违规用车、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风险;而现代假期与传统节日的叠加,也带来喜庆欢聚、迎来送往频次增加,为违规操办、收送节礼、发钱发物等问题提供了滋长空间。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表示,在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上述问题历来是五一、端午节点易发多发的,需要持续紧盯不放,而伴随着遏制“四风”的高压态势,不少问题也出现了隐形变异,更需高度关注和警惕。

  在违规用车方面,主要表现为“用车单位不买车”“用车的人不养车”等暗箱操作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将专车、超标车落户到个人或其他单位名下,有的领导干部为了用车方便,授意关联单位买车供自己使用,有的领导干部将私家车的燃油、维修、保险费等支出“转嫁”到单位。

  在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方面,主要表现为挖空心思获取可以自由支配的账外资金。有的单位通过伪造名目增加开支,套取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发放福利。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电影公司通过多报账少支付的方式,套取农村公益电影补贴款作为账外管理资金用于发放年节补助等。有的采取向企业违规收费的方式筹集相关资金,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工信局巧立名目,向6家企业收取赞助费18万元,用于节日期间给干部职工发放奖金、福利、补助。

  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方面,主要表现为私相授受、掩人耳目,提高收送礼的“安全系数”。有的不直接赠送礼金,而是用随时提供报销的方式变相送礼。如浙江省诸暨市国税局干部章光祥到企业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4000元。有的借咨询、评审、验收等名义,以支付报酬形式向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送礼。如贵州省清镇市水务局水资源科负责人龚冬艳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发放的“专家评审费”。有的单位或企业事先在一些商店定好礼品,收礼者现场提供联系人姓名即可领走,让人难以察觉。

  而公款吃喝转入地下,搞“域外吃”“吃老板”“一桌餐”等把戏,大操大办要“化零为整”“异地操办”“只收不办”等伎俩,公款旅游玩“费用转嫁”“阴阳行程”“培训障眼”等花样,也需要纪检机关在监督执纪时“瞪大眼睛、拉长耳朵”,闻风而动、深挖细查。

  坚持好做法、亮出新招数,一寸不让守好节点

  今年是届末之年,更是打造作风建设亮丽名片、向党的十九大交出合格作风答卷的关键之年,作风建设不仅不能歇歇脚、缓缓手,更应该紧盯不放,越往后执纪越严。

  说新词不忘老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之有效的老办法,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不仅要继续坚持,还要步步深化——

  划出“红线”勤提醒。今年五一前夕,中央纪委发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和国家机关,天津、重庆、贵州等地也频频通报曝光、公开数据、召开会议,浓厚抓节点的氛围,为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

  严把“尺子”查问题。随着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越来越紧密,节日期间的明察暗访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准。而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效运用,群众监督也更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四风”无处藏身。

  打好“板子”严曝光。对于群众举报、检查发现的“四风”问题,纪检机关会严肃执纪,不仅处理组织者,还要处理参与者,不仅处理当事人,还要问责负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的人,同时将相关问题通报曝光。

  除了坚持这些已有的成功做法,今年抓节点、反“四风”工作还采取一些新措施,呈现一些新特点。

  ——重点督促,精准解决难题。五一前夕,中央纪委公开曝光7起带有隐形变异特点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对“四风”新形式、新动向进行精准震慑。这是继去年4月25日,中央纪委召开部分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纪委(纪检组)负责人调研座谈会,针对重点领域督促提醒后,又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的“点穴式”整治。

  ——抓“回头看”,紧盯制度执行。去年以来,全国政协机关、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国电信、国家开发银行等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扎实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修订完善了大量配套制度;宁夏、浙江等地也接连开展“回头看”,修订相关落实制度。近日,重庆、广西等地也按照七次全会部署开展“回头看”,通过查找执行中的问题,修订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关制度措施,为节点和平时的好风气提供制度保障。

  ——借力巡视,查处通报典型,震慑遏制不正之风。4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北京大学党委在中央巡视期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1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是该校按照立行立改要求,加大对“四风”问题的查处力度。同样正在接受巡视的北京师范大学也在近日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1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临近五一、端午,借力巡视强化震慑,将有助于抓好节点。

  届末之年,各地各部门更需扛好责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抓好一个个节点,确保如期交出“合格答卷”,打造“亮丽名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