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外逃17年的“百名红通人员”第40号王佳哲从美国回国投案自首。这是“天网2017”行动启动2天后捕获的首个战果。2014年至2016年,“天网”行动已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其中原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410人,“百名红通人员”迄今追回39人。
逍遥法外十几年,如王佳哲一样的“狐狸”为什么没能逃过追逃追赃的“天网”?让我们来看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追逃追赃机构如何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指挥下,灵活机动地运用政治、外交、法律、舆论、攻心等战术,连环出击、合成作战,啃下这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的。
打协同战——快速反应抢战机
境外追逃追赃难,难就难在机会稍纵即逝。发挥制度优势,反腐败追逃追赃协调机制下,从中央到各部门再到各省市通力协作,实现了快速追逃追赃
2015年4月22日,“天网”行动集中公开曝光全球通缉的100名外逃人员名单。次日,江苏省追逃办便接到中央追逃办转来的上海市有关部门紧急报告:上海边检总站排查外逃人员信息时,发现有人涉嫌变换身份潜回境内。经公安、检察机关初步确认,此人为 “百名红通人员”第90号戴学民。此案由江苏省挂牌督办,情况紧急,机会稍纵即逝。江苏追逃办迅速召集公安、检察机关,抽调省市两级精干人员组成缉捕组,连夜赶赴上海开展缉捕工作。4月25日上午,在中央追逃办指挥下,由上海、安徽追逃办和公安、检察机关协同配合,戴学民在安徽省合肥市被成功抓捕。出逃14年、并取得英国身份的戴学民本以为早已进入“安全期”,大可以来去自由,他做梦也没想到一次出入境竟让自己“触网”。戴学民成为百人红色通缉令发布3天后取得的首个战果。
追逃关键在抢战机。实现快速追逃,必须克服部门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高效畅通的反腐败追逃追赃协调机制,不仅在戴学民案、也在各地的追逃实战中得到检验。2016年8月27日,犯罪嫌疑人朗显立出逃,河北省公安机关当机立案侦查,经细致摸排很快发现其藏匿泰国,立刻报请公安部开展境外追逃。9月3日,泰国执法部门将其抓获。经中央追逃办协调,在泰国警方配合下,外逃仅8天的郎显立被成功遣返回国。
缉捕要快、遣返要快,劝返也同样需要联合出手,迅捷制胜。2016年7月6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副总经理王为民出走至加拿大,河南省追逃办立即启动紧急劝返联合机制,由省追逃办牵头,纪检、检察、公安和事发单位协同作战。通过一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王为民于8月7日回国,创造了从境外快速劝返的范例。
打意志战——不达目的不收兵
境外追逃追赃难,难就难在孤注一掷出逃的腐败分子无不负隅顽抗。忠诚使命的政治担当、一往无前的胆识勇气、持久攻坚的毅力恒心,是追逃追赃工作节节胜利的重要因素
2016年11月16日,“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外逃13年、逃窜6个国家、申请3次政治避难……杨秀珠案是近年来最艰巨、最复杂的追逃追赃案件之一。杨秀珠脾气倔强、性格固执,加之亲情淡漠,曾一度抱着“死也要死在美国”的顽固对抗心理。捉拿杨秀珠首要是决心和意志力的对决。针对此案特点,中央追逃办将该案确定为“劝返、遣返、异地追诉”三管齐下、以劝返为主的追逃策略。在浙江追逃办的精心准备下,专案组在向美方提供证据、争取美方驳回杨秀珠避难申请的同时,还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异地追诉,挤压杨秀珠的生存空间,瓦解其宁死不归的顽固心理,为劝返打下基础。在漫长而艰难的追逃过程中,专案组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她的一举一动,一刻也没放松过。为推进杨秀珠案,2014年以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直接指挥下,中央追逃办在北京、杭州和纽约召开了80余次协调会和推进会。最终,杨秀珠在无钱可花、无人可靠、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了徒劳无功的最后挣扎,要求“无条件回国接受法律惩处”。
职务犯罪是追逃追赃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外逃涉案人员大多经过领导岗位历练,他们做事有预谋,忍受挫折能力和抗调查能力都很强,对其开展追逃追赃无疑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天网”行动中,有的人潜逃20年从来不用电话;有的人躲进深山老林过起野人般的生活;还有的人故意制造外逃假象,其实仍然隐藏在国内,其目的就是消磨追逃追赃工作人员的意志,企图躲过追逃追赃的“风头”,广东省抓获的“百名红通人员”王雁威即是如此。2013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政协原主席王雁威在案发前突然失踪,下落不明。事发前他写下自己已出国并要求辞职的信,安排人带到国外,再从国外寄回来,制造已经外逃出国的假象,企图迷惑办案人员视线。其实,他一直潜藏在国内。为躲避追逃,他出门不坐飞机火车,而是自己驾车辗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贵州、陕西、内蒙古、辽宁,所到之处,他不住宾馆旅店,而是长期在出租屋、老板家里藏身。处心积虑艰苦逃亡3年,自以为意志力超强的王雁威最终还是倒在坚强的追逃铁军脚下,2016年6月,经过缜密部署,由纪委、公安、国安等部门组成的追逃小组,在清远市源潭镇山区的民房将他缉捕归案。
打法律战——抓住最有力的武器
境外追逃追赃难,难就难在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求同存异、完善法律体系,寻求衔接双方法律制度的规则路径,在强有力的司法权威下,实现了“人赃俱获、罪罚兼备”的目标
“百名红通人员”第5号闫永明,原是吉林通化金马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11月,他因涉嫌职务侵占犯罪潜逃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天网”行动启动后,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指挥下,中新两国执法部门就缉捕闫永明、追缴其违法所得进行密切合作。为收集固定证据,对此案挂牌督办的吉林省追逃办艰苦调取整理了整整两大箱子案卷材料,并将材料按新方要求给予转换。在法律威慑和感召下,闫永明最终选择认罪、退还巨额赃款、缴纳巨额罚金,他在新西兰被罚没2亿元人民币后,于2016年11月12日回国投案自首。2016年12月22日,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闫永明职务侵占案,当庭对其宣判。
跨国追逃追赃特别是追赃,最棘手的就是各国法律制度不相同、不衔接的问题,但这并非无法逾越的沟壑。当引渡或者遣返遇到重大法律困难时,找到双方共同遵循的司法路径,借助外国司法机关的力量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异地追诉,创造将其遣返回国的法律条件,这在近几年的追逃追赃司法实践中,收到了“人赃俱获”的成果,“百名红通人员”第2号李华波的追回就是一例。他是中国和新加坡依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践行《北京反腐败宣言》开展追逃追赃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国运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追缴潜逃境外腐败分子涉案赃款的第一案。李华波曾经是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2011年1月他获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资格后出逃,我国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出红色通缉令、向新加坡递交其跨境转移赃款和伪造移民申请材料证据等措施,推动新方对李华波的刑事追诉,使得其在逃匿地受到逮捕、起诉,李华波因“不诚实接受偷窃财产罪”被新加坡法院判处15个月监禁,并将判决追缴的赃款全部返还中方。此后,依据我国2013年实行的新刑诉法,2015年3月,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李华波在新加坡所拥有的2953万元资产系违法所得,依法予以没收,并将没收裁定通过司法协助渠道提请新方法院裁决执行。李华波在新加坡服刑满10个月,减刑5个月后,于2015年5月9日出狱,同一天,他被遣返回国。2017年1月,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李华波以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目前,新方已陆续返还李华波在新资产。
打合作战——内外夹击断后路
境外追逃追赃难,难就难在国际执法合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凝聚共识扩大合作,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反腐败的国际“同盟军”队伍越来越壮大
犯罪嫌疑人张超俗原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某金融机构职员,2000年11月至2005年10月,张超俗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便利从受害人账户上取走现金147万元,2005年9月赴法国旅行时出逃,后落脚意大利。2014年河北省追逃办将此案列为重点案件,集中力量侦办。此时,张超俗出逃已近10年,办案民警变更了4次,抓捕难度很大。对此,公安部专门派出工作组。在意大利警方的协助下,张超俗被引渡给中方,所有的财产也将交予中国政府。
真诚的合作背后,有我国为之付出的艰苦努力。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利益关切的现实,我国积极凝聚反腐败共识,引领国际间加强执法合作,经过几年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搭建起联合调查、信息共享、快速遣返等便捷通道,使追逃追赃工作内外呼应。“百名红通人员”常征,曾任深圳市中油器材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1年11月逃往加拿大。广东省追逃办在对其劝返的同时,启动跨国遣返司法协助程序。追逃办专门与加拿大皇家骑警驻华联络官商谈此案。经会商,我方将证明常征在中国涉嫌贪污犯罪的立案决定书、逮捕证、国际红色通缉令以及相关证据提供给加方。通过强化中加司法合作,有效挤压了常征在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空间,封堵其移民通道,最终促使常征选择了回国投案自首的道路,2016年2月18日,常征回到国内。
打舆论战——扩大声势形成震慑
境外追逃追赃难,难就难在复杂多元的国际舆论环境为外逃分子提供了体面生存的空间。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使我们牢牢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对外逃腐败分子形成打压声势
2016年春节前夕,中国工作组历经51天艰苦奋战,将辽宁省本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案件审理科原科长、会计付耀波、张清曌从加勒比海岛国抓获的消息,被路透社、俄新社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随后,二人的忏悔录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出。他们亲口讲述了流窜在外“用热水器煮胡萝卜充饥”“起了疹子只能靠喝水排毒”的悲惨遭遇。其狼狈逃窜的经历又一次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给予潜逃的腐败分子有力震慑。
扩大一个案件的影响力,胜过做千百人的工作。2016年4月21日,“天网2016”行动启动当天,外逃近10年的“百名红通”嫌犯周世勤,从澳大利亚回国投案自首。周世勤曾是沈阳铁路局大连铁路房产生活段财务室主任,因涉嫌贪污罪,2007年10月逃往澳大利亚。在她归案前,密切关注中国追逃追赃行动的澳大利亚今日澳洲网站就对 “这位已经当了奶奶”“在红色通缉令上名列第42位”的人物,给予报道。消息引述相关报道说“澳大利亚将会加强与中国的双边法律关系,并且可能很快会确定引渡条约”,“这样的消息让周世勤陷入了迷茫和压力中”……
中国生动的反腐败故事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2016年共追踪到境外主流媒体涉华反腐败报道2万多篇,正面评价明显增多。强大的舆论声势让我们的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赢得了海内外广泛支持,特别是海外华人华侨也主动加入到追逃追赃的阵容中,他们有的为国内提供线索,有的积极参与劝返。美、加、澳、新等外逃分子主要隐匿国也用加强执法合作的行动表达了“不想成为中国贪官避风港”的意愿,这一切,不仅让腐败分子的外逃之路越走越窄,更使我国追逃追赃的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