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实践之七
“这些年来,深圳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出过不少问题,有的违规出让土地,有的私售集体物业,有的抢建违法建筑,有的侵吞集体资金,老百姓反映十分强烈。”谈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子兴将“重音”落在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以下简称社区公司)上。
张子兴所说的社区公司,是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从村民到居民的跨越中,原属集体所有的资产被折算为股份、组成公司,集体经济由此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正如该市大鹏新区王母社区公司董事长黄志葵所说,“我们这些公司,其实是祖宗留下的土地演变而来的,主要职责就是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社区居民切身利益。”
发展至今,深圳已有1017家社区公司,资产总额达1400.19亿元,另有集体土地资源面积达384平方公里,约占深圳辖区面积的19%。在城市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土地价格水涨船高,掌握大量土地的社区公司成了利益博弈的主战场,也成了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
据统计,仅十八大以来,深圳就立案查处社区公司董事长70人。全市涉及社区公司的信访举报居高不下,大部分问题与集体土地合作开发、集体资金资产使用、社区工程建设有关。
“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侵吞集体资产,侵害社区群众切身利益。”刚刚结束相关调研的深圳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黄哲认为,集体经济运营机制转型后,监督没有及时跟上,造成社区公司运行中的监管缺失,是其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然而,面对体量巨大、交易活跃、人员庞杂的社区集体经济,传统监管方式显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实现对社区公司运营的全流程、全天候监管,成为亟须推进的重要工作。
“要管就要系统管、全面管、实时管,把这个基层腐败的重要源头治理好。”深圳市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说。截至2016年8月底,在深圳市纪委的推动下,各区先后建成涵盖集体资产交易、集体资产监管、财务实时在线监控、出国(境)证照管理四个子平台的综合监管系统。
系统上线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一资产一名称一编号”和“不重不漏”的原则,对社区公司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作为在全市率先建成‘四个平台’监管系统的行政区,坪山各社区集体资产基本实现了‘应登尽登’‘应进必进’。”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说。
“监管系统要求社区公司必须将集体所有的厂房、商铺、宿舍、土地等资产资源的具体位置、面积、用途、权属以及相关证明文件全部录入。”龙岗区委书记高自民介绍,“说白了,就是要通过系统,把社区公司的人、财、物、事及其变动统统‘晾晒’出来,让大家随时看见,有问题及时预警。”
实时更新、全程留痕、层层把关,是这一监管手段的最大特点。以坪山区沙湖社区公司近期完成的一笔土地合作开发交易为例:交易前,这一地块要在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拥有合法“身份”,即已被及时录入系统;交易中,从最初的土地价值评估,到交易方案的确定、开发商的资格预审、竞争性谈判,直至最终确定开发商,社区公司要至少开五次全体股东代表大会,每次决议都要有股东代表签名和公证处的公证,并将这些资料拍成图片上传到系统中,作为痕迹证据和启动下一交易环节的要件。最终,该地块通过系统顺利达成交易,并增值3个多亿。“现在通过监管系统把监管制度变成了硬邦邦的程序,不按要求走这些程序,交易就没法往下进行,以此倒逼社区公司依规办事,向‘不能腐’迈出了重要一步。”坪山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徐海波说。
这一监督利器的运行,也为多个监督主体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相关职能部门、机关的监督效率,形成了监督合力。监管系统涉及的审计、财税、规划国土、集体资产管理等部门,既在系统中为社区公司提供必要服务,又能通过系统强化监督。龙岗区国资委副主任彭爱民表示,他们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掌握社区公司的财务信息,“单笔超过2万元的收支,系统都会实时提醒,能有效避免卷款潜逃等风险”。
同时,系统发现任何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都会及时移交纪委,助力抓早抓小、及时处置。纪委也可通过系统高效地查询账目、当事人信息、出国(境)记录。对此,宝安区委书记黄敏表示,监管系统就是要发挥“制度+科技+责任”作用,守住社区公司“廉洁、安全、稳定、质量、环保”五条底线。
谈起监管系统带来的变化,来自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公司的股民文庆科表示:“公司的‘家底’、经营更加公开透明,支出节约了,资产增值了,心里感觉特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