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挑战;中国的选择,更是世界的希望。
——3月15日,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中国两会落下帷幕。纵观会议涉及的议题,大到审议通过6个报告,具体到从投资贸易到对外开放,从简政放权到雾霾治理,从中美关系到全球治理……13亿多中国人的选择,与70亿人的未来越来越息息相关。《人民日报》评论称,在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怎么办”,全球都在探寻方向、寻找答案。关注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关切自身利益的一种刚需。
“只要每道‘梁’都顶得住,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裂痕或塌方。”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人民日报》评论称,塑造清明的政治生态,一把手当然是“关键的关键”,但也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监督和行动,只要大家都发挥作用,那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都不会出现大问题。
“听从号子,才能迈好步子。”
——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跟党中央的“指挥棒”,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媒体评论称,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找准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工作“短板”,才能更好齐心奋进、合力攻坚,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好。
“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中央部门定了高压线,即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新华社评论称,各级政府和部门下定决心削减行政开支,拿出实招减轻企业过重负担,综合施策改善民生薄弱环节,百姓的日子就会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向实干要实效。”
——全国两会既是动员令,又是施工图。《光明日报》评论称,我国发展依然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冲锋时期,要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任务、新挑战已经摆在了眼前,更需要我们以马上就办的精神,将本次两会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落细、落小、落实。
“勇于面对是一种担当,知错就改也是一种担当。”
——面对从2011年开始的经济数据“注水”、统计造假行为,新一届辽宁省委班子宁可丢面子也要挤水分。光明网评论称,对一个地区出现的问题不掩饰、不推诿、不躲不闪、勇于面对是一种担当;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宁可速度垫底、宁可丢面子也要挤水分”也是一种担当。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
——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因通篇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媒体评论称,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民法总则必将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并进一步标注文明新高度。
“诚信随意丢弃,虚假就会如影随形。”
——假冒伪劣盛行,究其成因,除了造假利润丰厚、有效监管失位、违法成本低廉外,深层上还有诚信贬值。求是网评称,市场经济以“钱”挂帅,诚信以“良知”为谋。当“钱”与“良知”发生冲突,后者往往无力招架。当此种境遇成为社会“病态”,日积月累,诚信为人、老实做事的道德底线就会逐渐降格,假冒伪劣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的原野没有边界,但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
——“3·15”晚会上,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被曝,只需付费就可发布不实词条,成为虚假信息的放大器。媒体评论称,每个人不管是主动分享,还是被动接收,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植知识的植株,做一名慧眼识珠的花匠、恪尽职守的护花使者,知识的花朵才会灿然盛开、传递芬芳。
“‘一带一路’为欧洲打开了互利共赢的机遇之门。”
——每年的中国两会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今年,我和全家关注的重点是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新政策、新举措。”波兰奇赫国际贸易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戴娜·奇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对波兰的意义非同寻常,为波兰和欧洲打开了互利共赢的机遇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