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把党为民务实的好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极其重要。”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中央政策真正惠泽人民群众,关键在于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强农惠农、社会民生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为民务实的好政策。就江西而言,中央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支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鹿心社代表看来,党中央这些政策措施,给地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央的好政策,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如期脱贫,我们还要付出数倍的努力。”2016年,原中央苏区涉及的赣州、吉安、抚州三市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4%、9.2%、9.4%,位居江西前列。全省有7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00个贫困村退出,井冈山市成为全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增进人民福祉是党中央为民务实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这些政策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要靠沉下心来抓落实。对此,鹿心社深有体会,江西为全面落实中央政策,实施了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健康扶贫等十大工程;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房改造、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升级、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话语和真挚的为民情怀我们一直牢记在心、视为榜样。”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要将党中央为民务实的政策落实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地方贯彻执行中央政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有的人更改帮扶对象搞优亲厚友,“好好的经却被歪嘴的和尚念坏了”。
谈及这些问题,鹿心社代表神情十分严肃。他语气坚定地说,要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为政策落实提供纪律保障。通过严肃纪律,斩断伸向惠民富民政策的“黑手”,保证政策执行不缩水、不走样。
“能否落实好中央为民务实政策,表面看是工作问题,实质是政治问题。”鹿心社认为,要抓好落实,首先就要提高政治站位。“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是否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检验自己政治素质、政治觉悟的根本尺度。”“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在他看来,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作用。
要让中央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需要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工作。鹿心社强调,尤其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有的地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较突出,就要着力健康扶贫,有的地方适合生产特色产品,就要推动产业扶贫等。通过细化中央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使中央的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落实好党中央的政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化责任担当。”鹿心社代表认为,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带着感情抓落实,带着温度抓落实,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去解决。
“到2016年底,我们还有124万贫困人口,且大多分布在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发展水平低的深山区、库区、湖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发展的基础条件差,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在他看来,江西在惠民富民特别是扶贫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要 “啃硬骨头”“打硬仗”,须臾离不开责任担当。
“这次‘两会’,中央又推出了一系列为民务实的好政策。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等。”鹿心社说,下一步,江西将统筹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因地制宜细化实施办法,健全政策落实专项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民生资金使用的监管,切实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党的温暖不折不扣送达群众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