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4年第22期
发现问题 强化震慑
李靔
首页
1

  聚焦中心任务,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巡视工作的总基调。从新公布的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情况反馈看,不仅严格遵循这一要求和基调,而且程序更加严密,措辞更加有力,问题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体现出中央巡视的广度、深度和专业性都在不断提高,因而发现问题更加准确,形成的震慑更加有力。

  着力发现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和依规管党治党的坚强决心。与前三轮相同,本轮巡视继续注重发现问题,而且在发现问题方面更加广泛、具体、深入。不仅指出了被巡视地区和单位一些具有个性的问题,如首次出现在反馈中的“山头主义”、“能人腐败”等词,表述十分直接、犀利,一针见血;更指出11个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存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到位问题,9个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有顶风违纪现象,8个被巡视地区和单位被指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问题,等等。清华大学教授程文浩和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贺夏蓉认为,从这一轮中央巡视反馈可以看出,“问题挖得越来越深,问题指向越来越明确,用词表述越来越直接,责任强调越来越严,压力传导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显示出中央巡视组发现问题、服务大局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充分印证了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是正确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我们必须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坚持不懈抓下去。

  寻“虎”找“蝇”、有腐必惩,体现了我们党从严执纪和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苏荣、金道铭、杜善学、韩先聪、陈安众、姚木根、赵智勇、陈柏槐、郭有明、阳宝华、万庆良、谭力、谭栖伟、廖少华、沈培平、张田欣、申维辰、戴春宁等一些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应声落马,无不与中央巡视组的雷霆万钧之势有关,是巡视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的一些“苍蝇”也被打掉。从这轮巡视反馈情况看,13个巡视组均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党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立场、有目标。立场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目标任务是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坚决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坚决纠正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越往后执纪越严。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职责定位实现了重大转变,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巡视工作在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迄今,中央巡视组已巡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相信,此轮巡视过后,发现的“虎蝇”很快就会被打掉,巡视的震慑力将遍及全国。

  明确责任,狠抓整改,是巡视发挥作用的关键。发现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巡视反馈更不是工作终点。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能否真正发挥巡视的作用,主要看整改是否有力、问题是否解决、震慑能否持续。在中央第二轮巡视“体检报告”开出后,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期待的是,被巡视地区和单位能“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担起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要求和时限,并向社会公开。巡视过后要再杀个回马枪,强化对整改的监督,对巡视整改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必须严肃问责,避免出现“破窗效应”,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按照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要求,巡视及其整改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只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持续发挥巡视的震慑和利剑作用,让所有法规通上高压电,加大正风肃纪、惩治腐败力度,使顶风违纪者付出代价,不断强化“不敢腐”氛围,才能腾出手来把篱笆扎得更紧,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逐步形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最终实现“不想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