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十个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初核违纪线索数、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数、党纪政纪处分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54%、129%和376%。”甘肃省平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高淑美认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们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精神,创新办案机制进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
掌握和处置案源线索,是查办案件的第一个环节。市纪委信访室主任朱卫华介绍说:“今年,我们从线索处置抓起,试行了重要案源线索处置报备制度,要求县(区)纪委、市直部门纪检组(纪委)对掌握的本级管理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的问题和其他重要线索,必须在一周内向市纪委报备,市纪委建立台账,集中管理,跟踪监督,有效解决了县(区)、部门不想办案、不敢办案的问题。”截至10月底,7县(区)纪委共向市纪委报备案源线索275件。
“过去是一年或者几个月才出去办个案子。现在是‘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有线索就查,市纪委四个案件室几乎天天都在办案。”分管案件检查工作的市纪委常委牛青霞深有感触。
重要案源线索上管一级,解决的只是查不查的问题,为解决好怎么查这一问题,该市试行了重要案件查办审查报备制度,要求下级纪检组织对市纪委交办、督办的案件,在初核结束和立案调查完毕后,必须由分管领导、主办人携带全部案卷资料向市纪委当面汇报,形成《案件审查答复意见函》后,才能转入下一步程序。县(区)查处不到位的,须重新核查,或者由市纪委直接核查。
“你不查我就查,你不办我就办。这样一来县(区)既有压力,也减轻了阻力,能够真正把案子查清查透,也充分发挥了市纪委的监督作用。”高淑美说,今年,市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切实履行办案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12次主持召开案件线索排查评估分析会,25次主持召开重要交办案件调查情况审核会,4次约谈办案工作滞后的县(区)纪委书记,以此传导了压力,靠实了责任。
在她看来,在充分发挥上级纪委领导作用的同时,还得调动基层办案工作的积极性,重视解决下级纪检组织在办案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此,该市针对县(区)纪委查办重要案件干扰太多、碍于情面不好办案、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薄弱等问题,试行了由市纪委领办、县(区)异地交叉办和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
针对过去在案件定性量纪上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该市试行案件市县联审制度,县(区)纪委、市直部门纪检组(纪委)立案查处的所有案件在进入正式审理程序前,报市纪委案件审理室联合审查,市纪委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后,承办单位再进行正式审理。同时,各县(区)纪委也实行了乡案县审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不但使市纪委对县(区)纪委办案工作的领导更加深入细化,更维护了党纪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办案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力震慑了违纪违法行为,也使全市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如今,平凉的高档饭店和高消费娱乐场所看不到公车停放,干部队伍中公车私用、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等歪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的生动事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纪检监察机关严肃办案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