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4年第24期

社论

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改革举措

双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会见泰国前国会副主席兼上议院议长提拉德率领的泰国改革大会代表团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将周永康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特稿

加强派驻机构建设 提升派驻监督效能

专题

让派驻监督更好发挥作用

时评

八项规定引领社会风尚

无勤政也难以廉政

“好心办坏事”当反思什么

理论

大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

大家谈

把从严治党具体认真地落实到位

谋篇布局多点突破腐败案件

依规管党要求严格执纪执法

调研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反对腐败

经验

打响治理小官贪腐攻坚战

反腐不护短 正人先正己

收紧五指再发力

 

迎“大考”群众打分网民评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弹好辩证协奏曲

凝神聚力打击腐败

风纪

铲除“小官巨腐”必须严管严惩

执纪

地方政协领导成员中的公务员政纪处分程序研析

监督

问题挖得越来越深

震慑作用越来越大

做好国企巡视查阅资料工作

紧盯一把手五项重点权力

严防利用信息科技实施腐败行为

聚焦主业强化派驻监督

问责

应当追究党委主体责任的情形及方式

警示

欲望尽头是毁灭

亲情面前切莫失去原则

天下

环球同此凉热

新风

总得有个追求

餐桌上的规矩

微故事两则

文苑

在法治的星空下

坚守底线

古朴典雅 美不胜收

为官“重名”又何妨

权不压法

亲情面前切莫失去原则
本刊评论员
首页
1

  每个贪腐欲念背后都有一个出发点。对于刘铁男来说,穷怕了、苦怕了,不想让儿子再走自己艰苦奋斗的人生路,于是,趁自己把持权力的时候,多为儿子铺路、为家庭牟利,便成了他贪腐的出发点。

  基于这一点,刘铁男想尽办法为儿子敛财搭建平台。在他被判决的5起受贿事实中所涉及的行贿人,无一不是长期通过其子向其家庭输送利益。可以说,刘铁男走向堕落是为亲情丢弃了党性,这就引出了一个严峻课题:在亲情与党性原则之间如何摆正关系?这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然碰到的问题,值得深刻思考。

  党性与亲情哪个重要?这在理论上不难回答,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因亲情放弃党性原则,导致 “一人当官全家贪腐”的案例不在少数。许多领导干部都是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过一定成绩,甚至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见识不可谓不广,对党也不可谓半点感情皆无。然而,“在孩子这件事上犯了糊涂”,刘铁男在狱中迟来的悔悟,提醒我们:当亲情与党性发生冲突时,必须做到持恒守节、头脑清醒。

  仔细盘点腐败案例不难发现,贪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位以权谋私时无所畏惧,要么不学法、不懂法,对党纪国法毫无戒惧之心;要么苦心钻研法纪条规找漏洞,千方百计打法纪的“擦边球”,不断探试党纪国法的底线。随着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提高,后者在近年发生的腐败案件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一些占据重要权力资源、把持自由裁量空间的腐败分子,机关算尽,演变出种种权钱交易新模式,其中利用家族成员当“二传手”就是比较常用的办法。他们挖空心思变换花样,不过是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从刘铁男那句“违纪就意味着离违法不远了”的醒悟中,党员干部应该深刻认识到,深怀戒惧之心,不仅仅是对法律法规的敬畏,还有对党纪党规的戒惧。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当亲情与党性发生冲突时,理应信守宗旨、坚持原则。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使自己内心的信念足够坚定、道德底线足够稳固,自觉接受法纪制度的约束。否则,一旦出现“公”与“私”的矛盾,便会产生摇摆,沦为“两面人”。近年来落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高谈理想信念、满嘴马列主义,而背地里却是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他们一面在台上大讲廉洁自律、坚决反腐,一面在台下行违法乱纪之实,纵容亲属借助自己的影响收受贿赂。当他们习惯于在“两面人生”中交替转换角色时,往往忘记了真实的自己到底是哪一个,正因如此,狱中的刘铁男讲起自己的“理想”、业绩时,似有几分委屈。其实,如果把“公”与“私”比喻为身体中互为博弈的两只狼,最终胜出的,必定是你喂食的那一只——你心之所向决定你的人生方向,“两面人”现象正是信念坍塌、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刘铁男等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事实警示我们: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道德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党性原则必定被抛之脑后,违纪违法问题迟早发生。

  其实,讲党性与讲亲情本质上并不冲突。领导干部爱自己的亲人理所当然,关键是搞清楚什么是爱、用怎样的方式去爱、爱的底线在哪里。对配偶子女严格要求,教育他们自立自强,这是真正的爱;对配偶子女不加管教,放纵他们胡作非为,那是扭曲的爱。为扭曲的爱放弃党性原则,以身试纪、试法,那只能害亲人、害家庭、害自己。

  拒绝无原则的爱实则是对亲情的保护。刘铁男等腐败案件告诉我们,倘若在亲情面前丧失党性原则,为亲人牟取的也只能是一时之利,待到东窗事发,当家庭因一人贪腐而妻离子散甚至全家共赴监狱时,家破自不待言。

  家之不存,亲情何堪?□

 
1